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然亚历山大招纳第欧根尼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非什么坏事。

    如若这个糟老头子肯跟着他们走,那他们又怎样和他的死对头亚里士多德交代呢?

    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体系完全和第欧根尼的“犬儒主义”毫不交融,这是到底是数学和逻辑掌控世界还是修炼与融合引道宇宙运行的争论。

    与此同时,继续向东远征的战备已经基本完成,尽管将士们对待不停地向着异国他乡挺进感到厌倦,但是亚历山大的号召力已经钻入他们的大脑,深入他们的灵魂,绝大部分伙伴仍然愿意跟随他的脚步,去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贾里奇斯再一次向整个世界最有权势之人展示了自己的商业才华,或者说是在金钱支撑之下的商业才华。

    五万件冬装已经全部完成,据说他用每人半个德拉克马银币的代价雇佣到三千名农妇,将羊皮和牛皮打理平整、裁剪开来并缝制成衣服。

    绝大部分粮草也在十名军需官的筹集之下完成,巴比伦的富庶完全能够支撑大军继续向东的远征。

    这些给养足够马其顿大军直达印度河甚至是恒河--当然这是指在完全顺利的情况之下。

    亚历山大的短暂离开虽然引起了极少部分人的怀疑,但随着本人的出现化解一切。亚里士多德也并未问起两人造访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原因,他充满深情地主持了亚历山大大帝和大流士三世女儿巴尔馨的婚礼,在苏撒举行的极度奢华的仪式之上,巴尔馨被皇帝正式册封为斯妲忒拉二世,继承了其父亲的无上荣耀。

    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亚历山大是尊敬大流士三世的,若不是碰上这个时代最强大的英雄,也许重振古代波斯帝国的辉煌是有可能的。

    历史总是如此,残酷而现实,强壮者会被更强壮者淘汰,当命运之神做出选择之时,她绝不会因为失败者悲情而落泪。

    这次远征,马其顿本土由亚历山大的母亲镇守,亚里士多德和斯妲忒拉二世镇守巴比伦,为帝国的远征提供保障和支撑,照这样看来,亚历山大的远征脚步永不停息,当征服印度时需要一个超级总督,征服亚平宁半岛时也需要这样的一个职位,在众多觊觎这份美差的将领之中,又有谁能够取得非亲眷关系的皇帝的信任呢?

    在皇帝的示范效果之下,上万名许多马其顿的将领都迎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

    他们身着耀眼的铠甲,手牵身着埃兰和米底风格的长裙的美貌女子,整齐严肃搭配五彩斑斓,他们列成整齐方阵,如同打仗一般,蔚为奇观。

    这不像是一场纯粹意义上的婚礼,更像是一场政治大戏。亚历山大当场宣布,如果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通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在万众欢呼声中,他亲自馈赠给所有到场的新人十五大箱各色珠宝首饰。

    他还下令让3万名波斯男童,跟从亚里士多德的学院学习希腊语文和马其顿的兵法。自此开始,泛希腊文化开始在中亚得到了广泛快速的发展,而亚历山大帝国的后方也进一步能到稳固,为向东挺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卫伙伴骑兵仍旧是远征军的主要力量,英勇的骑士们面对的挑战是从未有过的,他们要将自己的亲密“伙伴”或是“战友”,从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雪山上活着带出来,当然残疾了也不行,倘若失去了自己的战马,如何能够跟上亚历山大疾驰的铁蹄步伐呢?

    马其顿方阵必须打乱自己的阵型,排成四列甚至是两列纵队,好在没有敌人会在数千米高,空气稀薄的地方对他们进行伏击,对这些小伙子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节省体能,扛着沉重的长矛和圆盾翻越雪山。

    远征军在亚历山大婚礼之后的第十天开始启程,一直向东渡过阿姆河,直至兴都库什山脉的脚下,“神之关口”仰视可见。

    经过勘测,他们将通过陶拉山口经过巴米扬后向东南方向,直至印度河,在那时应该会被印度人发现,战争和厮杀在所难免。

    马其顿大军以极其罕见的队形逶迤行进在“被神关闭之门”的山麓之下,即使是野心勃勃、雄心万丈的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在彻底征服上下埃及和吕底亚之后也没有选择向东扩张,而是不惜成本地大规模兴建海军舰队,以自己并不擅长的海战去攻击希腊城邦国家,连年的损耗导致了波斯国力衰微,正是由于兴都库什山脉的阻隔。

    当时的世人皆认为这是不可跨越的屏障。

    尽管远远望去,整个山脉的上半部分完全被冰雪覆盖,在阳光的辉映下,闪耀着圣洁的神圣的光芒,几大山峰全部直插云霄之上,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但在低海拔地区,完全看不到这种情况。

    耳边全是鸟语花香和潺潺流水之声。

    托勒密端坐在马上,和蜜雪儿并驾齐驱,两个人都沉默不语。若不是整个伙伴骑兵队伍在行进中,盔甲和兵器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响声提醒了他,他还真因为是两个热恋的情人,英国贵族般地骑着马到野外悠闲地郊游去呢。

    作为阿姆河和印度河的分水岭,整个山脉的高度使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