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亚历山大的大军必须在七天之内解决大流士的二十万大军,即使无法做到歼灭和击溃,也必须打开伊苏斯的通路,否则将面临粮草断绝的灭顶之灾。

    和预料的一样,大流士三世砍断伤兵们的双手,将凡是能够行走的人赶了出来,在返回伊苏斯路上遇到了大量哀嚎着的人,他们大多血肉模糊,不成人形,只有少数意志坚定之人,一声不语沉默前行,敌人这一举动自认为是高明的,用意是借此造成第二轮恐怖情绪的蔓延,其结果就是让将士们的怒火越烧越旺。

    贾里奇斯被亚历山大命令收容这些悲惨的伤兵,这让他着实不满,却又慑于皇帝的威严,只好紧绷着他的肥脸,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一串串抱怨的辞藻喷薄而出。

    直到许诺他每接收一个伤员,就能获得一个塔伦特金币时,他才露出笑颜。眉眼都聚集在一块,大声吆喝着两个小鬼将他的牛车赶起来。

    亚历山大继续派遣托勒密和瓦西里作为先锋部队,前至大流士在皮纳罗河布下的阵地。

    他们将一千名骑兵分成两股纵队向着阿曼山口开进。

    根据零散分布的侦查骑兵的报告,进入伊苏斯,必须通过一处叫做“约拿之柱”的关口,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名字,据说其地势极为险要,堪称第二个温泉关。

    骑兵高速向前不到半天,就能远远看见阿曼山口如同被宙斯的大雷劈过一般,出现一个狭窄的裂隙,贯通整个山麓,真的如同一根怪异的柱子的一般,或许这就是其称号的来历?

    托勒密满腹狐疑。

    “这种地方一定会有波斯人把守。”瓦西里说道。

    行至接近波斯弓箭射程距离时,托勒密勒住缰绳,整个关口大约只能容纳五个人并行而过,若是重甲步兵则四人,骑兵至多三人。

    亚历山大的大军需要大量的时间通过此处,而仅需要在山口处列下严密的步兵方阵即可堵住百万的大军的去路。

    第二个温泉关的名号果然非虚。

    但整个山谷静谧异常,不像是布下层层防御的样子。

    托勒密命令骑兵部队在原地待命,驱马缓步上前,瓦西里紧紧跟在后面。

    透过山谷的缝隙可以看见数十名包裹着头巾的波斯人轻装快马向着皮纳罗河方向奔去,这应该就是大流士的侦查骑兵。

    后面是一片宽阔的平原,敌人绝不可能将数量庞大的军队藏在如此空旷的地方。

    整个阿曼山异常高大,而“约拿之柱”又显得过于陡峭,毫无灌木生长,波斯人无法在山上安插射手突发冷箭。

    为了保证后续部队的安全,托勒密仍然派遣二十名善于攀爬的战士勘察整个关口的地形。

    很明显大流士再次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尽管波斯人的步兵素质很差,在硬碰硬中无法和马其顿人对抗,但仍然具有他们的优势,那就是庞大的数量。

    倘若大流士将庞大的步兵布阵在这里,会让马其顿远征军陷入巨大的麻烦,即使每四五名马其顿重装步兵能够几秒钟就斩杀对面的敌人,很快波斯人的尸体将会堆满山谷,很难想象那种一边搬开尸体一边向前推进的情形,直到波斯人坚持数天,耐心地等待对手军粮枯竭,便可不战而胜。

    托勒密相信大流士不会想不到这样的办法,当年薛西斯侵入希腊半岛时,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在温泉关已经给他们上过这课了。

    这表现出大流士极度的自信,他想堂堂正正地和敌人一战。

    把守山口的战法太过拖沓,无法发挥波斯人兵力上的优势,不如在开阔的战场对亚历山大的部队形成环形、压迫式的包围。

    正面击败马其顿皇帝,藉此树立自己在波斯总督和权臣中的绝对威信。

    托勒密再派出五十名轻骑兵继续向着大流士营地进发,直至能看见波斯人的大军旗帜为止,每十人作为一个批次进行汇报,另外的部队则占领约拿之柱,等待亚历山大的大军到来。

    托勒密和瓦西里的任务就是轻轻松松地在原地等待着皇帝。

    瓦西里早就从马背上跳下来,蹲在一块光滑的大石头上一口一口嘬饮着牛皮囊里的酒。

    托勒密则百无聊赖地信马由缰,焦急地向着地平线处北方张望,盼望这大军能早点到来。

    说实话,这个奇怪之地让他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整个阿曼山脉郁郁葱葱,被绿色所覆盖,只有这里如同被岩浆灼烧过一般,寸草不生。

    稍远点看过去,整个山口仿佛被一位天神一般高大的雕塑家雕铸一般,出奇的对称。中间仿佛是一个镂空的柱子,就像是希腊神庙里的柱子,只是这个柱子的虚无的,想象出来的。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完全是自然形成的痕迹。

    正当托勒密的战马溜达到关口岩壁的西侧时,忽然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左臂上的护腕忽然闪亮了一下--虽然仅仅是淡淡的光辉,却仍然在晴天白日下显得如此耀眼。

    他觉得有些奇怪,仔细抚摸护腕,没有任何异常显现。

    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