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理性朝廷不会再用一些特别夸张的方式来刺激一些人做事,但是依然在不断的催促着他们。

    好的东西谁都想要,但是想要好的东西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尝试,所以朝廷就用更好的东西来吸引他们,比如土地比如官位,比如各种各样的封赏。

    百姓们有多种多样的想法,朝廷自然也有相同的对策,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最小的代价以内,帮助大明帝国获得最大的发展。

    这些年来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已经做了很多次,以大为利益为基础自然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只不过在历史长河之中,那些是那些人早已经被淹没掉了。

    今晚皇帝朱允文每到一地都会去见见那些百姓,街道上的百姓,看到如此健壮的健身房里,看到如今这个统领着整个帝国的大人物,在他们面前多多少少都会感觉到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好在他们终于明白所有的事情与他们相关,看似与之无关的东西总是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显现出来。

    能够收到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借鉴,是那些人真正内心高兴的事情,他们从最开始的害怕忐忑,到如今可以在建文皇帝朱允文面前侃侃而谈,可以说这些人已经超越了太多太多人,这一辈子都可以用这件事情吹到老了。

    朝中的那些人多多少少都会明白一些事情,那就是他们之前所做的并没有任何的影响,甚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清楚,所有他们能做的都在那里成为整个帝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愈,朕发现越是往南方走,那些百姓们思想也就越活跃,甚至有些想法连朕都觉得很是新,这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差异化经济越发达,头脑就越活跃?”

    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开始是不信的,可是后来受方仲e的影响越来越深,再加上一些确确实实存在的例子,让他也不得不相信有这样的事实存在,可是这一次真正的当着他的面见识之后,他却发现当时他自己所做的那些决定和想法似乎比现在的他们更加的轻。

    建文皇帝朱允文本身就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所以当时他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去验证,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通过放纵你的时候去完成的,现在他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方中愈知道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甚至有各方各面的知识的汇总,但是他想到了用另外一种方法或者说另一个答案想建文皇帝朱允文解释这样的事情。

    “陛下其实怎么说呢,或许可以这样来解释。

    国子监和皇明科技大学这些年来一直不断的源源不断的扩招,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全国有汉人的地方,都有这样通告,可是我们依然能够发现,越是靠近南方靠进去的学生越多而靠近西北呢,人数会越来越少。”

    听到方中愈这样说,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来晨报上来的那些学生的户籍,他发现确确实实北边的人明显少于南边的人,这也越发的印证了方中愈所说的话。

    “继续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差不多已经明白了,但是方中愈或许有更加独特的见解,又或者他可以把这个道理解释的很简单,让很多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所以建华的周永文在这一刻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管有任何种理由是家庭的教育还是周边的环境,其实最终归结到一点还是金钱。

    不管如何我们如何尽力的维护公平或者是宣扬公平,最终都要回到一个基本点,那就是这些人这些事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他们想要维护大明帝国的安全和稳定那么必然要有出众的学识和能力。

    我们都很清楚这样的人必须要是佼佼者,可是偏偏这样的人最终会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群中呢,那就是家庭的环境能够对他们产生比较充分的影响的人,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来源于一些富裕的家庭,因为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也就是说会给他们一个后路,不管他们做的成功还是做不成功,只要他们回到家里,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解决,而穷人家的孩子那就比较困难了,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然后才是考虑去学习去出人头地,这本身就是一个差距,而如今这样的局面其实早已经形成,好在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朝廷这些年来努力的将这些差距慢慢的抹平到一个平衡位置,可是我们依然低估了百姓们对于钱财的热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有钱人,而那些贫穷的人也努力的变成了比之前富有一些,所以新一轮的竞争又开始了。”

    方中愈跟建文皇帝朱允文所讨论的这些,其实很多年前他们都已经讨论过,那就是皇帝的权利和臣子之间的权利的平衡,不管他们怎么保证,最终其实都会去一个平衡点,而有,如果有一天这个平衡点被打破,那么自然会有一方变得更加的强势,占了上风。

    朝廷所要面临的现状就是如此,不管他们之前采取什么样的制度瓜分大家族,同时又让更多的人成为小的家族,人们与人们之间的差距还是依然存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