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活。

    更重要的是,时间没有给他们太多改正错误的机会。

    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在不断的试探的同时又得让自己更强大,否则的话一失败就是粉身碎骨,再也不可能爬起来。

    因为皇帝,对自己要求高,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所有可能没成功的人,现在基本上都没有资格站到这里。

    皇帝有皇帝的想法,大臣有大臣的想法。

    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想法,需要大臣们去贯彻,最后的利益大家都可以得到。

    听起来似乎是不太可能,可这就是现在大明的情况。

    只要他们不贪,不去动老百姓的东西,朝廷,是可以容得下他们的。

    这种情况就一直存在朝廷之中。

    皇帝在这一段时间,越来越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他还需要百官为他治理天下,需要下面的小吏员来接触百姓。

    上面的人制定政策,下面的人执行政策,这一点,倒是和之前不一样。

    因为得到了监管。

    以前,百姓们是不敢得罪那些小吏员的,因为,吃苦的是自己啊。

    要是真的有这么个情况,上官就算是处置了那些人,最后倒霉的依然是他们。

    因为他们离不开。

    皇帝也许没有太大的心思管理这些,可是百官们得管,那是他们的手下。

    要是他们不管,又怎么能够。

    所以啊,这些人都要好好管理。

    或许某些大臣肯定有一些不太好的想法,但是在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一代恐怕是打不成了。

    所以有些人还在暗自培养力量,等太子继位之后说不定会有改变,这样的话他们也能翻身一下。

    和平时一样,朝中官员通报最近的成果,政策的改变,后期还要组织其他人学习。

    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是,这些人也不可能在一个位置上呆着死。

    所以呢,还是得多学习一些,主政一方,多少啥都得会一点。

    不然的话,哪里知道其他的情况。

    以后只要是走上更高位置的官员肯定是什么都要懂的,至少在某些情况下,他能有一定的判断力,而不是被其他的人随便几句话就能忽悠的。

    虽然身边也会有一定的力量进行辅导,但是整个过程自己多少要清楚一些。

    否则的话,自己不会,肯定是不好的。

    这是不好的,也是不合适的。

    人嘛,总得奋勇向前,帝国在这件事情上是不会放松的。

    还好,如今没有太多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能处理。

    议事长张大人,现在做的很好,能够承担一大部分的事情。

    他也越来越喜欢现在这个岗位,吏部的大权他也没有释放,但也开始培养新人。

    还是需要有人接手他的位置。

    对于后人的培养,每一个部门都在做,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总要有人接他们的班。

    皇帝在这一块,真是越看越满意,他可以不管,但不能不问,不能不处理。

    放权是为了更好的做事,而不是把国家的治理啥都不管。

    议事长,现在就能很好的做好这事情,大臣们也能一起协助,所以他非常满意。

    朝中现在有争议的无非是大明北洲的情况。

    宫里事先放出来的意思,每个大臣心里都清楚,因为他们知道的就是这么个情况。

    不过还没有正式的在朝中讨论过。

    大家也都是过过嘴瘾,私下里吹吹牛,只要一天没有正式讨论。

    那么一切都是不作数的。

    皇帝有他的想法,现在就传出来的,基本上就是他想表达的意思。

    不过,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也许,那是方中愈的意思。

    不过,皇帝既然同意,也就意味着方中愈说服了皇帝。

    这就是大家头疼的事情,方中愈的嘴实在是太厉害了。

    说他是嘴炮也不是假的,皇帝经常被他给说服,群臣们又没有他会说。

    这个就有点不讲道理了,事情就是这样,要那样做就那样做呗,可是还偏偏讲出个歪理来。

    这就让人不愿意了。

    不过没关系,现在这种情况就是这么样的。

    朝中还没有打算将这件事情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

    有些事情不讨论清楚是对大家都有好处,弄得越清楚的最后,恐怕有意见的人会更多。

    皇帝心里也清楚。

    大臣们也算是看明白了。

    现在的时机不太对,因为大家还得等消息再发酵一番。

    现在讨论这些,时间不到,达不到最好的效果,皇帝也不想这么快。

    凡事都得有一个过程,现在这个过程还没有达到,自然不会满足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想法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这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