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面出事了,自然影响更大。

    “陛下,是害怕他们有异心吗?”

    方中愈一脸正色的问道。

    方中愈这样问也是想知道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毕竟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换其他人肯定也会这样回答,那就是皇帝当然会担心这些人。

    虽然说勋贵和国家是一体的,皇室也是看重他们的,可有些事情人心是说不清楚的。

    皇帝要是不担心这个,那就不是皇帝了,只是程度的深与浅罢了。

    “异心到不至于,朕到没有太大的担心。

    只是去的人物越多,大明北洲的政策体系就越来建立。

    那里地处偏远,照你的意思,去一趟恐怕都不容易。

    其实那里完全可以作为新政的探索地方,毕竟在大明本土想要改变的东西有很多的掣肘,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朕不希望有太大的动静。

    朕不是汉武,一次战争就伤筋动骨,耗费无数。

    朕觉得,这几年最起码要休养生息一番,百姓们也得做些准备。

    毕竟很多地方都是透支着潜力,花钱多了,朕也心疼,更何况朝廷还要供养这么多的大军,那可是国之利刃。”

    方中愈明白了,皇帝希望那些人去做事,而不是去享福。

    所以如果有这么多的勋贵体系里面的人参与了这件事,也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想过去作威作福。

    那片空白的地方,想要做事儿太容易了,可是如果这些人都去了的话,那就是麻烦。

    大麻烦,这样的人真要是去了,帝国的事也就不用干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召见方中愈来也是因为有事情。

    刚刚他也清楚地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方中愈知道这是皇帝在向他解释,同时也是在向他询问主意,毕竟有些事情方中愈比他看得远。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件事情,所以现在这样做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之前太祖高皇帝所选取的那些第二代们,如今都已经坐上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职位。

    只是如今那些职位反而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毕竟新的军队体制建立之后,评论军衔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标准。

    现在评定军衔的事情,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爷梅殷,大将军盛庸,他们有着很大的权力。

    所以还是有不少人把心思打到他们身上,只是没人理会他们罢了。

    “九江,觉得自己这些年该受的罪也都受了,在京师里赋闲这么久,其他人现在都超越他那么多,当年的那些纨绔子弟现在都有了不一样的模样。

    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出来再干一番事业。”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殿里走来走去,方中愈也跟在他身后,一边听着见皇帝朱允炆诉说,一边自己抓紧时间分析。

    “朕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有些时候,还是觉得当初他那一场大败,做了不少错事,他改了没有,朕都不知道。

    朕也不指望他能够立下更大的功业,只要安安稳稳在京师里待一辈子就行了。”

    “陛下,现在是在纠结该怎样处置这一部分人,对吗?”

    “按理说他们都是功勋之后,朕不该做得太过分,可有些时候已经说出来了,非贤不封,连郡王们如今都不能获取更高的爵位了,更何况是他们。

    可是他们又想保住自己的爵位,为子孙后代挣下一份家业,朕也不能阻止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子孙的优待之情。

    所以让朕很是为难。”

    方中愈知道了,这事能让他拿主意的,皇帝不能决定,心思乱了,自然希望他能帮助他决定。

    “陛下其实说起来,也还非常简单,对于这一批人来说,陛下想要让他们保住爵位也很好做。

    要么立下更大的功劳,要么在本土将爵位降等,在海外袭爵,他们自然会有所考量的。”

    方中愈当然不会让他们把便宜都占了。

    别人也得活啊,是吧。

    啥好事都一家占了,那哪能行。

    就好像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每一个行业都有他的参与,但是他就是不垄断,大家都有饭吃,那才行。

    “他们会愿意?”

    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一些纳闷,方中愈似乎说的很简单,但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从侯爵降为伯爵,多少对人是有影响的,甚至是降到更低的档次。

    “陛下,您也说了,这是个诱惑,有诱惑自然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

    这一次只要陛下您能抛出这个意思,他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搞清楚的。

    谁来承接本土的爵位,谁离开国境前往海外,自然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做好的。”

    方中愈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了解这一拨人了,现在能够给他们机会一家弄两个爵位。

    虽然本次降低了,可是权力却扩大了呀,在本土有力量,在海外也有力量,甚至是海外的土地,还归他们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