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努力做事的话,完全就白白浪费了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好意。

    方中愈清楚的记得后世的嘉靖皇帝善于操纵人心,虽然躲在宫中几十年不上朝,但依然牢牢把控着大明帝国,对于权臣的玩弄已经是得心应手,所以在他驾崩了之后,百官们也没有放过她,一阵反弹就把他弄的跟个神仙皇帝一样。

    所以现在的建文皇帝朱允炆这样的表现让他非常的满意,至少这是一个愿意学习的人,再加上这些年的磨练,已经让他变得更加成熟起来,处理国家大事也有着得心应手的感觉。

    孤家寡人是称呼以前的皇帝,现在的建文皇帝朱允炆绝不是孤家寡人,至少在皇明军事学院就有一大部分的人愿意支持他,之前那些人只是来这里混一个文凭,当然是那些军中高官,但是如今他们已经被皇帝的学识所折服。

    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完全确保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对整个大明军制的改革和对所有军队的把控。

    朝廷大量的银子用在两军之上,虽然说花费巨大,但所带来的成果也是非常巨大的,就好像如今有不少的草原人来投一般。

    花钱买来的俘虏也是俘虏,至少大家都知道这样操作是可以的,亡国灭种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做,但那些百姓们还是要活着。

    大臣们渐渐的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就算是他们真的打败了草原部落人,如果不把那些人接了,难道还能把他们都杀了吗?这也不符合他们所说的君子仁义。

    山东的孔家对于朝廷现在的做法是有意义的,甚至是对于方中愈这个年轻人也是有想法的,毕竟方中愈都这么大年纪了,说清了也不结婚,平常还总做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大家理解归理解,可挑战一些人的权威却是不可以的。

    所以一直都有折子向京师李宋建文,皇帝朱允炆也只能出言安抚,毕竟别人结不结婚是他自己的事情,虽然有一些触犯大明律,可如今这种情况朝廷还是不太愿意去处置方中愈的。

    方中愈并不是要屈服于这些人之下,只是有些事情做得太过了,确实也容易引起反弹,之前它能够获得知识,是因为得到了一大部分年轻人的支持,而那些年轻人背后多多少少都有些力量,现在要是让他因为这些事情和孔家作对多少还是有些不智的。

    可他心里清楚与孔家是思想间的差异,有些事情不需要说服,因为说服不了,对于一些认识你甚至是抱着祖宗成法的人来讲道理是不正常的,因为你不能与傻啊逼论长短,那样只会降低你自己的智商。

    正因为懂得这些道理,所以方中愈也向皇帝请罪,上折子告诉他自己做错了,在不久之后就会举行婚礼。

    一拖再拖的事儿他也不想打,可有些时候自己有些事情没有完成,又不好不给予别人幸福,毕竟小郡主一直都是倾心于他的。

    他也得是给别人一个交代了,这么多年了一直拖着也不好。

    果真不管是谁在成亲这件事情上总是会有人关注的,方中愈出门在外的时候也会有人打趣问他什么时候结婚来讨一杯喜酒喝。

    遇到这样的事儿,方中愈也不能懒,老路还得高兴的向别人回,你说自己很快很快,有机会的话一定请他们来

    没办法总是会有人盯着他,毕竟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再加上自己也确确实实名声很大,有这样的待遇也很正常。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自己的南阁之中处理政务,这也是这么久以来他所做的事情,旁边通证司的小太监们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儿,不会去干涉其他。

    这也是这么久以来他们所养成的习惯,这些人如今能够读能够识字,已经是很大的恩宠了,再加上皇帝已经多年不再强迫更多的人入宫了。

    他们的地位也已经很高了,只不过手下缺了些打杂干活的人。

    毕竟在宫中已经很久了,自己也能做这些事,倒也不是那么的必须。

    方中愈在宫中的名声不错,所以一路过来都有小太监和小宫女们对他行礼,称呼着小方大人好。

    方中愈也都笑着回忆在他这个位置上,对这些小人物不会有太多的逼迫之下,似乎高位者对于自己差距更大的人都不会有更多的轻视之心,反而表现的平易近人,这才是真正能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才能总结出来的吧。

    方中愈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他也有过失败,也有过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意愿做事的时候,也不得不想方设法的处理一些问题,所以对于这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来讲,他都是照顾的,也不会去以势压人。

    “臣叩见陛下,陛下金安。”

    “起来吧,朕手里还有一份折子,批完了就跟你聊聊,先坐吧。”

    方中愈已经习惯了他们两个这个样子,所以他也就在一旁等待,立马就有小太监搬过来一次,然后上了茶水之后就离开了。

    对于皇帝和小方大人的谈话,所有人都是没有兴趣的,就算有兴趣也不敢表现出来,况且这个时候要是在这里听见他们的谈话根本就不太合适,毕竟随时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