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他没用。

    一个没用的人还有什么价值?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义,他也很清楚这个道理,锦衣卫为什么要重新选拔人,那就是因为很多人已经完全担负不了锦衣卫的责任了,他们做不成那些事,所以锦衣卫才从外面选人才从,整个朝廷,管辖下的地域里,广泛的选拔人才。

    因为这些事的存在,因为这些是必然存在,所以他们会努力的把这些事情完成好,这也是他给自己一个交代的事情。

    开办一个学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因为他心里清楚,所以他才会努力的把这些事情做好,要给天下人一个表率,他相信,只要他这个学院做好,朝廷肯定会放宽其他行业的民间力量介入的。

    朝廷没有那么多的能力做太多的事情,况且朝廷举办一个皇家军事学院,都要如此的费事,自然不会在其他的方面花费更大的力量,当然也不排除朝廷会和民间力量合作,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完完全全由民间力量来掌控。

    当然,这是他想的,能不能真正掌控还有别的话来讲,况且朝廷没有说一定会有他来掌控。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毕竟这件事情本来就酝酿了很久很久了,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后续的过程,至于这个过程到底能持续多久,还得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又过了一天,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召见方中愈进宫面圣。

    虽然方中愈不太知道为什么建文皇帝,朱允文,来召见他,但是他也没有太意外,因为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只要有什么事来找他也很正常。

    就算是与他无关,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会征询他的意见,也就是说,现在这种皇帝,朱允文,对方中愈还是有些依赖的,毕竟有些时候中愈的想法跟其他大神不一样,这在朝廷内外都是,大家认可的。

    方中愈坐着方家的马车,来到了午门外,自午门入宫,然后便一路到达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暖阁。

    人数少的时候就在暖阁接见,人数大的时候就在外面接见,当然人数太多的话,还得到广场上去接见。

    方中愈刚进去的时候,建文皇帝朱允文精神奕奕的坐在御案后面,一副很严肃的样子。

    似乎有什么事情,很是让他苦恼。

    看着六部尚书,也在,方中愈,意识到可能出现了什么事情。

    所以才让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很是担心。

    “来了,坐下说下吧”

    建文皇帝朱允文这样说到,方中愈赶忙向其他几位大人见礼,然后也坐下了。

    “不知陛下召臣前来,所谓何事?”

    在他想来,如今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做的。

    而且如今,他大部分事情都已经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做了,毕竟他们商量了很久很久,所以基本上在他想来,应该是没有什么事情,这么急急忙忙的让他进宫的。

    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等待皇帝自己把这些事情说出来,啊。

    “是这样的,琉球,和倭国那边,派人过来说,他们要派遣大量的学生过来学习。”

    琉球。

    倭国。

    方中愈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两家的事情。

    琉球他倒是知道,当初太祖高皇帝曾经派遣使臣,带着大明的诏书去琉球。

    那个诏书里面称它为琉球,从那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的名称,由此可以见得连琉球国的国名都是大明赐予的。

    那个时候,诏书里面以华夏自居,中央使用的,历朝历代皇帝用的满意一次,并没有,威胁恐吓的意思,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和平的外交。

    因此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了,朝廷的诏书,甚至是派遣自己的王弟泰期和阳仔一同来到大明帅表称臣。

    自从中山王向大明,既表称王之后,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在第二年向大明皇帝称臣入贡。

    自那以后,琉球国三山分立,相互征战,大家都为了争夺,可可以种粮食的地方,死了不少的人。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知道之后,要求他们停止战争,西民养兵,一年国祚。

    后来,那三位大王竟真的听到朝廷的话,再也没有打过仗。

    这也说明了,大明皇帝在琉球享有高度政治权威,当时的琉球确确实实是大明的属国。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每一代的琉球王都曾经向大明皇帝请求册封,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很长时间。

    “哦,这有什么不对吗?臣记得之前国子监就有来自外番的学生,也当然有必须啊,为什么如此的,感觉为难呢?”

    方中愈只能这样提问,毕竟他作为锦衣卫的,北镇抚司镇抚使,有琉球的人传递消息,到了京师他居然都不知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职的表现。

    “小方大人,主要是这样的,洪武25年,太祖高皇帝,更赐闽人,三十六行入流,也就是说,朝廷让这一批移民去了琉球国,甚至向他们传递大明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琉球王也曾派人过来,主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