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力了。

    努力不一定能够获得很多东西,但是不努力,一定得不到。

    因为之前关注的那几位书生。

    他们目前都比较懒散,但是还没有崩溃。

    锦衣卫的人把他们带过来了。

    最开始的几天,他们什么都不能做。

    吃的喝的都是锦衣卫这边的人送过来的。

    限制他们的自由,但不限制他们自由讨论的权利。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聊着天,毕竟他们都是朋友。

    就算之前不熟悉,这几天也熟悉了,但是没有人搭理他们。

    所以隐约约内心还是有些焦急的,再加上时间越来越长,他们也就越焦急了。

    也看出来了其实就是个牢房。

    他们心里都在想。

    到底是什么人?

    敢在京师里对他们动手。

    也有心思灵活的人猜到了。

    只是他没有告诉其他人,也不敢说。

    在并不知道他的意思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张口讨论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时间越久,每个人的焦虑都增加了起来。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总是会让人害怕的。

    当然,每个人的心里素质是不一样的,所以有的人特别焦虑,而有的人只是稍微焦虑,还有的人比较淡定。

    后来的几天有人给他们送来的东西。

    是一些报纸,还有一些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那些知识可以说是为他们展开了,另一扇大门。

    看着手上的那些东西,那些之前猜到了是谁做的事情之后,心里就越发敞亮了。

    应该就是他确定无疑了。

    猜测都是很简单的,有理有据的猜测那就是要靠本事的。

    观察入微就是这么个情况。

    “杨兄,怎么样?有想法了吗?”

    一位书生翻看了锦衣卫送过来的东西,那些东西是他们之前没有见过的,翻来覆去总是那些东西,虽然他有一些惊奇,但是他知道这些东西他不懂。

    因为之前他没怎么关注过。

    上面写的是一些方中愈认为很简单的。

    数学计算式。

    物理公式。

    还有化学公式。

    还有等等,,,,,

    没办法,方中愈现在能想起来的东西有很多,但是要让他一个人把这所有的东西都总结出来,还有些困难,所以他才想了这么一个办法。

    下面还附着了一些题目。

    当然是没有答案的。

    建文数字其实这些人都不陌生,因为之前朝廷在大力宣扬,国子监也把这件事作为共重中之重,再考核。

    所以他们还是认识那些数字的。

    “没什么想法,多看看,少说话,咱们在现在还算安稳,既然他们没有动手,就说明咱们没有生命危险,只要认认真真做事就行了。”

    被称作杨兄的人一直都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对这些是很感兴趣的。

    其实在之前他也从大明报和逊志报上陆陆续续的看过那些东西,但是没有像如今这么深刻。

    那一本本不同于现如今的知识的体系,让他很是痴迷。

    方中愈知道的很清楚,毕竟皇权太过强大,这个时候百姓们或者说那些读书人修行的都是四书五经。

    目的就是为了考重科举,然后去朝廷做官。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把他们压抑了太久,让他们没有办法去撇开头脑,想别的东西。

    如果说方中愈告诉其他人,这些东西是他通过刻苦学习,得来的。

    其他人肯定不会信,因为在他们眼中方中愈表现的就像是先天而来的智慧一样。

    那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毕竟这些东西从来没有人听说过,也没有人接触过方中愈所拿出来的东西让很多人都惊叹。

    他们相信古人也许研究过,但是没有这么透彻或者说没有这样定义,那些东西。

    老百姓们,宁愿相信宿慧,相信前世带来的知识,确不愿意相信有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掌握更多之前没有掌握的东西。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明明学堂能够接受学生知识,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不然也不会那样积极的开办学校了,但是大家似乎认为能够学习知识和能够把知识应用的很好,达到一定高度是两回事,在他们的眼中,有些人可以学习知识,但不能把它运用出来,或者说不能开创新的东西。

    而方中愈就像是先天智慧,带来一样,也许从娘胎里他就有了这些记忆。

    听着是不是很可怕?

    但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认为方中愈要么是有一个很厉害的老师,有着高人在背后指点,要么就是先天性带来的智慧。

    看着杨兄这样说话,其他人也只能摇了摇头,专心致志地看着手里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