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网om,。    齐国老者看着从人群走出来的年轻人,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丝表情。     他眉头微皱,抬起头看着上方的景帝问道:“皇帝陛下确定,要让此人代表景国和老夫论辩经义?”     齐国使臣脸上也纷纷露出不满,孟老先生的身份何等尊贵,在齐国,就是陛下也对老先生礼遇有加,在他们看来,便是景国的大儒也相差孟老先生甚远,这么关键的比试,景国居然派出这么位小辈,这不是有损孟老的身份吗?     “君无戏言,朕既然说过让李县子出场,自然不会反悔。”景帝挥了挥手,说道:“老先生放心,这场是胜是负,我景国都承认。”     齐国使臣闻言,在心呸了声,还是胜是负……,你们有胜的可能吗?     “陛下,请三思!”     “是啊陛下,这万万使不得……”     “李县子他毕竟太过年轻,还是让周大学士上吧。”     百官顾不得齐国使臣还在场,纷纷出言劝谏。即使昨日李县子在诗词道胜过了齐国天才,但今日所比的可是经义,是实打实的真才实学,万万不能玩丝花俏啊!     “众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景帝开口,便打破了朝臣的所有幻想。     老将们懒散的靠在柱子上,看着焦急的官不住撇嘴,陛下做事,什么时候让朝臣失望过,既然他都觉得李小子能行,岂有不能胜之礼?     吏部侍郎李明泽的脸上说不上是什么表情,从始至终,他都不知道他的这位侄儿,到底有多少本事……     倒是秦相直不发言,用饱含深意的眼神望了李易眼,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齐国老者的恐怖,陛下凭什么以为李易能取胜?     齐国使臣还在殿上,比试已经开始,即便朝臣心有万个不愿意,此时也只能闭上嘴巴。     他们用略带绝望的眼神望着殿的二人,人弱冠之龄,生的极为俊秀,人面如枯松,垂垂老矣,今日若比的是谁生的更为俊俏该多好?     罢了罢了,试好歹还赢了场,不算太过丢人,若是武试赢得漂亮,丢掉的颜面也还是能挽回来的。     景帝开口之后,孟姓老者便不再多言,转头看着李易,问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何解?”     朝臣脸色开始变的肃然,从现在起,比试便正式开始了。     这位大宗开始并未难为李县子,所问的乃是《尚书》第篇《尧典》著名的句,但凡读过些书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句。     李县子若是连这句也回答不出来,这场比试,也就不用再进行下去了。     “出自《尚书·尧典》。”李易心道这老头也挺厚道,这种题他最喜欢了,照着《十三经注疏》直接念就行了。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既,已也。百姓,百官。言化九族而平和章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昭亦明也。协,合。黎,众。时,是。雍,和也。言天下众民皆变化化上,是以风俗大和。”     没有人对李易能答出这句话而意外,只是他的遣词用句,却让几位大学士眼前亮,因为这已经近乎是标准的回答了,位饱读大儒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并不奇怪,但从个年轻人的口说出,意义就大不样。     至少让他们知道,李县子在经义道的造诣,比他们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孟姓老者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丝赞赏,没有再次开口。     实在是眼前年轻人的回答实在是无懈可击,无论是释义还是用句,都让他挑不出丝毛病。     李易对于比试的规则自然不陌生,对面的老头不发问,那就轮到自己了,既然他刚才对自己那么厚道,他自然也不会难为对方,开口问道:“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     “《公羊传》,桓公三年,九月。”李易的话还没说完,孟姓老者便淡然说道。     朝百官大多数还在苦苦思索这句话到底出自何处,闻言纷纷抬头惊愕的望着齐国老者,心惊诧不已。     这位大宗,究竟对十三经熟悉到了何种程度?     周大学士摇了摇头,十三经是极为重要的经义著作,那位齐国宗怕是对于其的每句话都烂熟于心,根本难不住他的。     “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出自《公羊传》第几页,第几段,第几行?”     李易看着孟姓老者,心暗道:“让你装逼!”     孟姓老者脸上的表情僵,本来已经想好了下次该如何发问,要说的话堵在了喉咙。     周大学士张大嘴巴,百官更是瞪大双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辩经------还能这么问?     景帝的身体向龙椅之后稍微缩了缩,伸出只手揉了揉眉心------顺便遮住了脸。     在齐国三皇子难以置信的表情还没有消去的时候,齐国位使臣早已反应过来,走上前,大声说道:“岂有此理,这是何等问法?”     “不行吗?”李易没有理会那位齐国使臣,转头看向了刚才宣读规则的宦官,问道:“有规定不能这么问?”     那宦官怔了怔之后,摇头道:“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