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网om,。    “所谓辩经,便是以经书句为题,两人问答,所问皆出自儒家经典,被问者需阐明其义理,这些经典,包括但又不限于十三经,秦相年轻时便以辩经闻名京都,却也比不过那位齐国大宗,你若想取胜,不仅需要将这些经典义理烂熟于心,还需有自己的见解,这点更是极为不易。”景帝看着李易,眼神有些古怪。     “真的两个月?”李易有些不确定的再问了句。     “君无戏言。”景帝点点头,似笑非笑。     李易摸了摸鼻子,做恍然状,“陛下,臣忽然想起来,臣好像……也略懂点经义。”     “你可要想好了,那些经义加起来足以堆满半间屋子,而那位齐国大宗,辈子都在研习经义,就算是弘馆大学士,也未必能在经义道上胜过他,你若是输了,朕也不罚你,准许你带永宁出宫的事情,就当朕没有说过。”     李易在心底暗自鄙视,刚才还说什么君无戏言,转眼间就想反悔,要不是顾及到他的身份,早口鄙视的唾沫吐过去了。     “陛下放心,恰好臣在经义方面,也有几分自信。”李易看着景帝微笑说道。     景帝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丝正色,“你是认真的?”     “两个月,陛下也是认真的?”李易再次说道。     既然是做交易,事先得再三确认筹码。     景帝想了想,点头道:“明日早,朕派人去接你,若是你能再为朕扳回城,朕便将你的爵位再向上提升级,弱冠之龄的县伯,怕是京都都会因此震动,你以为如何?”     “臣先回去准备。”爵位不重要,再升级也不过是县伯,和国公比差远了呢,李易拱了拱手,准备离开,走出两步,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走了回来。     “还有什么要求?”景帝看着他问道。     “要求倒是没有……”李易脸上的表情有些疑惑,看着景帝问道:“就是想问问陛下,十三经……,是什么?”     “……”     “朕这次,是不是真的太过草率了?”李易已经走了好会儿,景帝揉了揉眉心,有些怀疑的问道。     “陛下,可否容老奴说句。”在景帝面前向来以沉默居多的常德忽然开口说道。     景帝摆了摆手,说道:“你我之间,不必多礼。”     常德想了想,开口道:“陛下觉得,李县子会答应他也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景帝愣了下,摇头说道:“从朕开始关注他,直到现在,除了殴打蜀王之事让朕意外,他做事向来沉稳,没有十成把握,是不会轻易涉险的。”     “既然如此,陛下便不用担心了。”常德笑了笑说道。     景帝想了想,脸上露出了笑容,点头道:“倒是朕多心了,就看明日,他会给朕,给满朝武,给我景国的子民个什么样的惊喜……”     ……     ……     从勤政殿回来的时候,他们难得的每样饭菜都给自己留了点,李易边吃饭,边问李明珠道:“弘馆怎么走?”     “你去弘馆做什么?”李明珠挑眉问道。     弘馆乃是国家藏书之所,馆内大多是年纪大把的老学士,管理修正书籍,在她看来,李易可不像是喜欢读书的人。     李易撇了他眼说道:“陛下让我明日和那什么大宗辩经,我总得去看看要辩的是什么……”     李明珠美目睁大:“辩经,你?”     “我怎么了?”李易不满的看着他,“你别瞧不起人,谁说年纪大经义就厉害,这个时代到底是年轻人的,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道理你懂不懂?”     李明珠皱着眉头说道:“你是认真的?你已经胜了诗这场,又何必再逞强,要论经义,你能比秦相和周大学士还厉害?”     李易轻哼声,“我有多厉害,你以后就知道了。”     李明珠看着他,脸上浮现出狐疑之色,平白无故的和大宗比试经义,这绝对不是他的性格,她看着李易,问道:“父皇给了你什么好处?”     李易放下筷子,叹了口气,看着她,语重心长的说道:“能有什么好处,身为景国子民,要时刻以振兴国家为己任,岂能置国家的荣辱与不顾,要能做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就算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父皇答应为你加官?”李明珠再次问道。     “没有加官,只是晋爵而已……”     ……     ……     弘馆作为朝官员们退休养老的地方,向来都是较为清闲的,除了几位老学士之外,便是些干杂务的仆从,偶尔也会有不受待见的年轻官员被调来这里,没过多久,不是自己请辞就是想办法被调到别处,足见在这里工作是件多么无聊的事情。     今日的弘馆,并不像以往那么平静,几位学士远远的看着在馆内四处走动,也不看书,只是在书架之上随手乱摸的年轻人,头雾水。     “李县子这是怎么了?”     “他怎么会来我们弘馆,公主殿下居然也在他的身边?”     “他在干什么,那边存放的全是经义章,若是查阅书籍,却为何不见他翻看,莫非他这样摸摸,就能将书的内容全都记下不成?”     “不清楚,听说这位李县子身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