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雒阳之战后,董卓留嫡系驻守弘农各县,而徐荣则被调回了右扶风,所统领兵马也不过八百骑了。     “停止攻击!”     张辽和徐荣几乎是同时下令,双方骑兵立时勒马,待停下来,相距不过十多步。     张辽看着徐荣,苦笑道:“没想到第一个追到的竟然是徐兄,更没想到你我二人有朝一日会在这般情形下相见。”     徐荣叹了口气,道:“文远,为何背离太师?”     张辽慨然道:“太师已非昔日,志不同,道不合。”     徐荣琢磨着张辽这句话,沉默了片刻,道:“文远,此番太师派了六百骑,我与李蒙二人领队,沿途有传舍暗中报信,你们的行踪已经暴露,李蒙率二百骑从驰道追击,已经在前面驰道岔口埋伏拦截,多加小心。”     张辽一怔,随即明白了,徐荣竟是来警示他的,六百骑追兵,如今只追来这些,恐怕也是徐荣之功,将那些骑兵都调散了,留下的都是自己的亲信。     他当即在马上向徐荣抱拳一礼:“多谢徐兄高义。”     徐荣抱拳道:“情势紧急,便不叙旧了,太师此番震怒非常,文远保重,当速离关中,可去并州暂避,实在不成,辽东有我故友公孙度,可去寻他。”     “多谢徐兄!”张辽不想徐荣这个冷酷的大汉也如此仗义,心中颇是感动,道:“小弟自有去处,太师昏聩,迟早必亡,徐兄终不是嫡系,不得信任,也要早做打算,若遇难处,小弟自会倾力相助。”     徐荣闻言,沉默片刻,朝张辽抱拳:“保重!”     “保重!”     情势紧急,张辽不作迟疑,立时勒马回缰,与赵云等人向东而去。     徐荣看着张辽远去的背影,想起他方才说的话,不由暗自感叹,说来他们这些董卓麾下的外系将领中,还属张辽最得重用,不过两年,便任中郎将,又历任河东太守c执金吾c司隶校尉,更是功勋赫赫,心怀仁义,行事端正,在董卓麾下也属独一份,而今却被董卓逼反,令他不由心生兔死狐悲c同病相怜之意。     恐怕正如张文远所说,太师不会长久了。     徐荣想到这一年来董卓的变化,心中一时意兴索然,全然没了当初在董卓麾下建功立业的豪情。     辞了徐荣,张辽手持长槊,一路若有所思。     赵云道:“主公,据徐将军所说,驰道已有伏兵,须要小心。”     张辽点了点头,看向左慈,沉吟道:“道长,此番还要有劳你了。”     左慈懒洋洋的道:“小子,这趟差可不好走啊,又冻又累,老道何曾吃过这般苦,却还要作甚?真把老道当牛马使不成?”     张辽咧了咧嘴:“道长,能者多劳,谁让普天之下,道长最有能耐。”     呸!左慈不屑的看了张辽一眼:“别奉承,说罢,什么事?”     张辽道:“须破了李蒙的伏兵,否则我等难以安稳抵达长安,更会误了时日,而且方才徐中郎说过,董卓第一波只派了他们二人,破了李蒙,则我等又有至少一日的功夫可以转圜。”     左慈道:“如何破?以二十对二百,难吧?别当那些胡骑是土鸡瓦狗一般。”     张辽缓缓道:“不错,不能硬磕,只有一法,突袭斩首,趁乱行事,若是换了白天很难,但我们提前知道了他们的埋伏,这夜色就是最好的掩护,而且天气寒冷,埋伏久了,肢体僵硬,行动起来也迟缓”     月影西斜,寒风簌簌,在槐里驰道的一个岔口上,一支大约二百人的骑兵正在一片树荫的阴影中,正是董卓麾下嫡系将领李蒙。     月色下,李蒙眼里闪烁着寒光,死死的盯着岔口,活动着冻得有些僵硬的腿脚,忍不住向一旁副将道:“嘿,张辽此贼昔日得太师信重,何等风光!比我等凉州人更甚,此番张辽反叛太师,是自寻死路,此乃天赐良机,某捉了他必是大功,或可进中郎将之职!”     副将急忙道:“末将先恭喜中郎将了。”     李蒙不由露出笑容,更是带着几分狞笑:“昔日虎牢关之战,张辽无视于某,怕他也没想到,今日竟是某来夺他性命。”     不想李蒙话音刚落,岔道远处便传来一阵马蹄声。     “来了!”李蒙精神一振,低喝道:“听本校尉一声令下,便立时冲锋,一个不留!”     他手下一众羌胡兵骑兵立时活动着冻得有些僵硬的手脚。     马蹄声转眼而近,李蒙眯着眼睛,他要等敌骑来的更近一些,才会更有把握他们不会逃走。     他手下的羌胡兵骑兵都是既紧张又兴奋,张辽在羌胡兵中也是颇有威名的,捉了传说中的张辽,可是大功一件!     但就在这时,来骑之中突然传来一声大喊:“不好!有埋伏!速速回骑!”     无论是李蒙还是埋伏的羌胡骑都一下子傻了眼,这么远就能看到埋伏?但关键是,那些骑兵真的回逃了!     到手的鸭子要飞了,立功心切的李蒙哪能犹豫,扬鞭打马,一声厉喝:“追!速追!斩杀张辽者,升军司马!”     一众羌胡兵登时嗷嗷叫着拍马跟着李蒙狂追。     但骑兵刚追入岔道两百步,道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