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     河东郡,安邑县南端,盐池之畔,张辽与郭嘉等人正在查看盐池。     河东盐池分为两个大池,一个在解县西北,谓之解池,东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一个就在安邑县西南端,东西长五十一里,南北宽六里,周一百一十四里,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咸水湖。     河东盐池自三皇五帝之时就开始出盐,至如今,此地出产的盐,北输并州,西输关凉,南输雒阳,东输冀州c兖州。     汉武元狩四年,用桑弘羊等言,兴盐铁之利,天下盐官凡二十八郡,而河东安邑为首,随后不少天子都曾亲自来看盐池。     盐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郭嘉当初出谋,让他选择河东立足,除了地利之势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盐池,掌握了河东盐池,几乎就是坐地收钱,而且能够控制河东四面州郡的盐事,换取自己需要的粮草c战马和兵器。     盐池之水冬季不冻,盐池四周都是盐畦,储存盐池水,是专门用来晒盐的。     一旁的毌丘兴对张辽解说着晒盐的过程:“盐工在盐池四面垦地为畦,引水沃之,水耗盐成。每年二月垦畦,四月引水,夏月骄阳熏蒸,南风动荡,上结盐板,光洁坚厚,板上水约三寸,翻腾浪花,落板即成颗粒,谓之斗粒盐。若逢小雨,则色愈鲜明,盐质愈佳,宜及时捞采,若遇大雨,盐复解散,秋冬地冷池枯,不能生盐,间或有之,硝碱相杂,味亦不正,故八月而止,每年得盐百余万石。”     张辽听得不由连连点头,他还以为河东盐池是随时能晒出来的,如今听毌丘兴一说,才知道这个周期也很长,是按年计算的,也颇是不易。     他又问毌丘兴:“如今盐池是那些世家掌控?”     汉武帝时,远击匈奴,耗费巨大,为了收拢军资,实行盐铁官营,收山海之利,但汉武帝死后,霍光辅政,在世家豪强的推动下,又恢复了盐铁私营,到了后汉,曾有天子尝试恢复盐铁官营,但拧不过世家势力,以失败告终。     如今的盐池便是由地方豪族掌控,而朝廷只派出盐官,收取盐税。     张辽知道,盐池之中掺杂着太多的势力,而毌丘兴身为河东本地人,了解的应该更多一些。     果然,毌丘兴神色也颇是凝重:“此地盐畦,计有三十多家参与其中,河东c河楠c弘农c并州c关凉乃至河内均有。”     张辽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三十多个世家豪强如果他直接采取暴力铲除的手段,估计立时就是四面楚歌了,这河东太守怕也不能做了。     “都有哪些世家?”他又问道。     毌丘兴沉吟道:“原本汝南袁氏也有,但如今却是被临洮董氏占据了,除此之外,还有弘农杨氏c刘氏c扶风窦氏c耿氏c安定皇甫氏c武威胡氏c杨氏c京兆韦氏c金氏c杜氏c冯翊吉氏c荥阳郑氏c河内方氏c中山甄氏c太原王氏c河东卫氏c范氏不过如今范氏c卫氏已被主公扫除,由郡府暂为接管。”     尼玛,这么多苍蝇!     张辽忍不住想拍额头,他沉吟了下,看向毌丘兴:“若是将他们的盐畦收归官营如何?”     毌丘兴忙道:“盐铁官营乃与民争利,使君此举,恐失人心,当三思而行!”     “与民争利?”张辽哼道:“两百年以来,倒是一直实行盐铁私营,没见到百姓富庶,反倒是肥了那些世家豪强,与寻常百姓有何益处?”     盐铁这类国家命脉,着实不宜由世家豪强掌控和垄断,否则只会让世家势力越发强大,可不是好事。     毌丘兴又道:“此是国计,使君若行之,恐怕会受到天子问责。”     张辽挑了挑眉,这倒是个问题,眼下时机还不到,一旦董卓身死,关中失控,自己才能完全自主行事。     这时,郭嘉在一旁嘿声道:“卫c范两家所占份额不小,他们被籍没家产后,在盐池的份额全由郡府接收,使君可以相国之名加强管制,则虽无官营之名,却有官营之实。”     张辽咧了咧嘴,这个办法不错。郭嘉说的隐晦,但实际上就是要借助董卓的名头,先强行管控了盐池再说,让董卓担个恶名,恐怕眼下也没多少公卿和豪强赶去质询董卓。     如果董卓问起自己,自己便可以说河东府库空虚,要支持作战,只能管控盐池,加上李儒和田仪进言,想必董卓也不会过于问责。     而且对于今后盐池的官营和私营,他也没想好。单独官营的弊端不小,产量会缩减,私营问题更大。他想到了后世的盐引,事实上后世也没有完全官营,只是合营。     不过无论如何,盐池他是志在必得,纵然与那些世家为敌,也在所不惜。     看着天色渐黑,他挥了挥手:“走!去解县看看。”     解县在盐池西面,毗邻盐池,所以地位很重要。关于解县的名字由来,颇是有趣,古籍记载,黄帝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蚩尤血入池化为卤水,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为解。     蚩尤之血化盐池,张辽自然是不信的,河东盐池真正的成因是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域,后来历经沧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