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     张辽赶到毕圭苑后,立时被侍卫领到了行宫大殿之中,殿中已经有十多人,董卓高坐上首,面色阴沉,下面是雒阳的各路将领,个个神色凝重。     他粗略的看了一下,董卓麾下五大中郎将到了四个,董越c段煨c徐荣c吕布,除此之外,还有原中郎将胡轸,师父贾诩也在,贾诩谨慎,并未与他同行,还有长史刘艾,李儒c田仪等董卓近臣。     不过这些人全坐在右首,而左首还有七八人,个个颇有威严和气度,显然是其他大臣,他却是不认得了。     等众人到齐后,董卓一拍案台,怒道:“关东群贼,频频造逆,个个该杀!前番刚败退不久,如今贼首袁绍又发檄文,召集各路逆贼,共计二十万贼兵,要来攻打雒阳,讨伐老夫!”     二十万?!殿中众将无不面露惊色!     董卓朝一旁的李儒一挥手,李儒看着一份军报,念道:“此次作乱逆贼计有渤海太守袁绍c陈王刘宠c山阳太守袁遗c陈留太守张邈c广陵太守张超c济北相鲍信c兖州刺史刘岱c冀州牧韩馥c河内太守王匡c东郡太守桥瑁c后将军袁术c颍川太守李旻c徐州刺史陶谦c北海相孔融c原越骑校尉曹操c上党太守张杨c南匈奴於夫罗     听着这一个个名字,始作俑者张辽也有些发呆,居然有这么多诸侯起兵?二十万大军?竟然这么多不会玩大吧?如今董卓在雒阳不过五万人,若是真被关东诸侯杀了董卓,攻入长安,那自己怕是也要跟着玩完了,尤其是得罪了那么多诸侯,恐怕除了董卓,他们最想杀的就是自己了     看来正如郭嘉所说,要图河东,但时机未到,此眼下请求去河东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经历了这一场大战方能有机会。     李儒念完之后,殿中一时竟悄然无声。     董卓环顾四周,厉声道:“诸位谁有退敌之策?”     这时,左首一个大汉开口道:“雒阳乃形胜之地,只要分兵谨守各关,便可保无虞。”     张辽闻言,不由诧异的看了那人一眼。     从明面上看,此人的应对之法倒也不差,但问题是关东诸侯兵马太多,兵力悬殊太大,董卓如果分兵谨守各关,身边必然空虚,而关东诸侯只需集中兵力攻打一处,只要破关,那便可直扑毕圭苑,董卓多半凶险。     他不知道,此人正是一代名将朱儁,但朱儁本与董卓就不是一心,反而是时时想着诛杀董卓,岂能为董卓着想,此策正是杀机暗伏。     朱儁身旁,皇甫嵩和盖勋几人眼神低垂,都没有开口,反而是胡轸和董越附和道:“正是如此,只要谨守关口,关东群贼一群乌合之众,岂能攻入!”     董卓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他是擅长用兵之人,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凶险,眼睛一扫,看到了下首的张辽,道:“文远先前大破群贼,功勋卓著,此番可有妙计?”     张辽肃声道:“禀相国,贼兵势大,众将虽勇猛,却不可不防万一,当速速从河东调遣重兵南下雒阳,凭借骑兵之优势,与贼决战于雒阳二百里坦途,若不济,亦可徐徐退入函谷关。”     董卓闻言,不由面露喜色,随即又沉吟道:“如今河东白波未平”     “相国所虑甚是,张辽此言不当!”胡轸大声道:“河东不可失,一旦失陷,贼兵南下弘农,必断我等后路,那时我等休矣。”     一旁李儒开口道:“相国,事有轻重缓急,牛中郎在河东与白波贼连战十多月,虽未灭贼,但白波气势已挫,不足为道,可留一万步卒防守,余者皆尽调来雒阳,与贼兵决战。”     董卓听了李儒,更是意动。     张辽心中不由暗喜,这边是郭嘉给他出的计策,让董卓调河东主力南下雒阳,即可与关东诸侯作战,又令河东空虚,他图谋河东之事便容易了许多。否则河东有董卓五万兵马,哪有他调过去的机会。     接下来,董卓便开始分配任务,北面孟津由中郎将董越与骑都尉李肃镇守,小平津还由贾诩镇守。     不过在布置东面旋门关防御时,董卓不由犹豫了下。     事实上,董卓对非嫡系人马总有几分防范之心,当初之所以将张辽调离小平津,就是因为北面张杨加入了关东诸侯之列,张杨与张辽是故旧,董卓不得不防一二。     倒是张辽几次立功,加上张辽自己的表现和李儒的进言,才打消了他不少疑虑,否则他早像对待吕布一般,将张辽控制在身边了。     不过在徐荣和张辽酸枣一战后,二人威名直涨,加上李蒙暗中报知张辽与徐荣关系颇好之事,令董卓再次心生戒意,早有将二人分开的想法。     是以此时提到旋门关驻防时,董卓犹豫了,如果将关系颇好的徐荣和张辽都放在这里,失去彼此监督和制约,一旦贼兵势大,二人会不会一并投降呢?     恰在这时,胡轸开口道:“末将愿领麾下兵马驻守旋门关。”     而一旁早已忍耐不住的吕布也道:“关东诸侯,布视之如草芥耳,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献于父亲。”     董卓眼睛一亮,不由哈哈大笑:“汝二人忠心一片,令老夫大为欣慰,如此,命胡轸为大都护,督吾儿吕布,共守旋门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