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出东升。     太阳依旧照耀大地。     莫卓思掀起被子,然后刷牙洗脸,他看着镜中黑眼圈的自己。     他都不记得昨晚到底有没有睡着,彻夜的思考人生,上一次还是大四毕业前。     再次出门,这一次莫卓思直接打车回公司了。     实际上有不少“生活家”算过这条数目,假设平时都是打车出行,每天打车费在60元以内,那么一个月下来也就是两千块。     但你买一辆车,每个月加油费,保养,年检,停车费,加起来的钱也要千多块。     实际上打车更便捷,更省钱。     当然,两者在性质上区别就大了。     莫卓思可不想再去挤公交了,虽然注意形象这句话大部分是在开玩笑,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     再说,收入既然更高了,自然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他琢磨自己如果只是买十几万的车,那就得重新找个房子租,找个小区房,能有停车位的。     当然,最舒服还是回家住,每天回家好吃好喝的,睡得还舒服。     回到单位。     莫卓思对着前台打了一声招呼,然后搭上电梯,可以说他的目前的工作绝对不会比徐青青的位置低。     甚至签下“造神计划”后,他的发展空间简直是无限的。     陈国庆正好将今天工作分配下来,至于莫卓思的专栏工作量并不多,也不需要分派,直接在后台就能看到申请精点评的作品。     他坐下来屁股还没坐热,旁边的薛英卓尴尬地笑道:“所以那天,你是真的在听歌?”     莫卓思嘴角微微上扬,反问一句:“不然你以为呢?”     “呃,是我误会了。”薛英卓苦笑地道歉。     实际上,到了单位这几天。     薛英卓一直没办法跟同事混熟,主要是老一批员工跟他也没什么话题,至于年轻这边都跟莫卓思比较熟。     而他的座位,也没有跟其他同事一起,只有莫卓思在他旁边。     “没事,习惯了!”莫卓思点这鼠标漫不经心地回答。     实际上,他脑子里想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陈滔让自己试试点评小说类作品。     他也知道诗词类的发展空间太小了,必须要扩张。     小说是整块蛋糕里面的巨头,特别是近期走红的网络文学,那是一个火爆,在公交上,路上,很多低头族都是在看小说。     网络文学偏向娱乐化,商业化,顺应市场的需求,将传统文学压得喘不过气。     也正是如此,传统文学沉寂太久了。     朦胧诗之所以能掀起巨浪,很大因素也是因为其恐怖的传播度。     他虽说有发展小说市场的想法,但现在似乎还有些远了。     早上花了一些时间点评市场作品。     作为第一次尝试点评小说类作品,莫卓思很是谨慎。     既然专栏的定位是高尖端挑剔的专区,他选择点评的作品也自然不能随意,选的都是当下最热门的跟最有争议性的作品。     孟浩的《执法者》     《执法者》并不是新作,相反,是三年前的老作品,可以说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而这本作品这次加印发行,主要是为了配合电影执法者的上映。     可以说这本作品,让孟浩赚的盘满钵满,钱财名气双丰收。     这本作品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备受质疑,甚至有许多偏激者回到孟浩家里砸玻璃。     后来又有人爆出是炒作,实际上根本没人砸玻璃,只为了炒作热度。     当然,《执法者》确实火了!     电影投资了多少钱莫卓思不知道,但昨天第一天电影院上线,评分8,票房口碑极佳。     莫卓思还特意在网上找了枪手版看了一遍,这看完后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这时候,一位自称华夏文坛协会的人找到了他。     “莫先生,终于见到您了!”陈旭伸出手来,两人握手。     莫卓思好奇地问道:“你是华夏文坛协会的派来的?”     “没错,莫先生在诗词一道天赋异禀,甚至文学小说也写的非常不错,本来是要给您发这个入会邀请函的,但协会出于对先生的重视,所以我特意过来一趟。”陈旭微微一笑。     这种协会,其实圈外人觉得很难进入。     但莫卓思参加过文坛杯,知道实际上没那么难。     只要有作品,有人脉,一切都不是事。     所以对方才会亲自找上门,大概真的就是比较重视吧!     莫卓思揉了揉鼻子,问道:“不知道入会有什么要求?”     “莫先生这方面不用担心,您完全符合这个资格,我今天过来主要是确认几件事。”陈旭说道。     莫卓思这一听,大概就能从才出六七分。     “顾城?”     “没错,您的笔名暂定一下几个,顾城c北岛c闻一多。”陈旭笑道:“有没有需要补充或者修改的?”     莫卓思摇头笑道:“不好意思,你们好像搞错了,这些不是我的笔名,他们都是的人,有自己的思想。”     “哦,这样!”陈旭顿时拍脑袋,他来的时候就有考虑过这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