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     黄玉昆又命兵士抬出几筐铜钱,分散给被清兵欺凌的乡邻,一时间城中百姓皆拍手称赞。随即又有乡民揭发,城外东门村有官宦豪族何家,城中有乡绅陈立纪,与州衙公差一贯勾连,欺压四乡之民,请求圣军除恶。     黄玉昆通过军中细作,早已掌握何家和陈立纪的信息。这何家说来来头很大,出了个清妖朝廷的重臣何凌汉,先后做过工部尚书c吏部尚书c户部尚书,只是十余年前已经去世。其长子何绍基,也是清妖进士,现任四川学政,去年刚返回老家和族人建了何家宗祠。只是他家自几十年前就搬至清妖京城,在道州已无片瓦。     何氏一族,在道州名声不恶,何氏宗族人员亦众多。因此,对于何氏的祠堂,冯绍光特意交代不要损坏。倒是城中的陈立纪,颇有家财,又曾协助清妖知州办团练,正好以此借口,抄没其家资。     当下黄玉昆大喜,异常热情地询问揭发乡民被欺凌的事情巨细,立即命令数百将士抄没陈家,可怜陈立纪前日还装做亲善太平军,主动捐献了二百余两银子,以为可以躲过一阵子,没想到才两天便遭清算。     百余将士跟随这些乡民,抄没陈立纪所有家资,遣散其妻妾老幼,押陈立纪全城游街示众。冯绍光得知后,也赶来,在城中空地召集乡民,亲自主持开批判大会。让曾受其欺压的乡民大声诉说陈立纪的种种欺男霸女c侵占良田的恶行,一时众人群情激愤,高呼处死陈立纪。冯绍光见效果达到,便命将士干净利落地将其斩首。又让黄玉昆将陈立纪家中抄没的钱财,取其中的一部分,分发给众苦主,引得城中穷苦百姓感激连连。     见乡邻百姓如此仇恨朝廷清兵和乡绅,被太平军小恩惠轻易收买,围观一旁的刘长佑不由惨然叹道:“朝纲法纪,皆坏于此类官兵和恶绅败类手中。”同时,他更加为大清朝廷感到担忧。     他原以为太平军只是一伙跟以往土匪造反没什么两样的流寇,烧杀掳掠只为钱财,未料这伙太平军竟然与其他反贼不同,居然懂得收买人心,尤其是贼酋冯云山,用心深沉,颇知政事,跟其他太平贼酋有很大不同。     冯绍光和曾观澜很快便带刘长佑c江忠濬c江忠淑回云道殿。对于这三人,江忠淑年纪最轻,已有些降意,但冯绍光最看重的是刘长佑。昨天发布檄文时,刘长佑见自己名字在檄文上时还欲寻死,但现在仿佛已经接受这个事实,甚至眼中不时闪出一丝期盼。     原因很简单。昨日刘长佑准备继续寻死时,冯绍光在他耳边悄悄说了两句话:     “子默兄,堂堂大丈夫,一未侍奉尽孝家中老母,二未造福一方黎民百姓,三不能为我大汉光复出力,就此为满清胡妖异族枉死,空留金石老家慈母幼子,世间受难,何忍?”     “云山几日前已派人至金石老家,不日便可接汝家慈和妻小来道州相聚,盼子默兄知我苦心!”     当时的刘长佑浑身一颤,不可置信地望着冯绍光。     一方面,他对冯绍光有些恐惧。调查他这么详尽,又派人去老家接他家眷,若他不归降,家眷必无幸免,他又是至孝之人。另一方面,冯绍光如此一番动作,言语恳切,却也表明对他何等重视,竟让他有遇伯乐错觉,还有些许感动。     刘长佑心思忐忑,尽管多年修习的儒家理学提醒他,不可背弃朝廷纲常投奔贼匪,但心底深处却时时又有股声音在呐喊:你只是个小拔贡,未食朝廷半分俸禄。为了生你养你的家母,为了刘家香火传承,忍辱负重降了吧。何况,你也是汉人,何必非要给满清做奴才!     一时间,他满脑各种念头,思虑万千。     黄玉昆将剩余三百名未曾作甚大恶的清兵俘虏,和在女营关押c早前在全州境内俘虏的四百名清军,全部交与罗大纲,挑选愿归降者,编入后一军中,又增兵力六百多人。剩余一百余人未降,继续关押,每日少许稀饭,又无食盐,身体羸弱无力,苦不堪言,不几日,除病死几人外,余者竟纷纷投降,加入圣军队伍之中。     梁立泰c苏三娘c黄益芸c何见机等人在道州城外四乡立大旗招兵。有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三篇檄文的传散,加上太平军女营及牌尾街头巷尾村寨圩集四处宣传,道州境内各处乡民和会党皆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     罗大纲c吴如孝两人原是天地会众,当下找到城中新加入太平军的名叫吴玉的会众,一问得知,道州附近出名的天地会头目名叫何贱苟,道州蒋居人,吴如孝率人赶至州城东南四十余里的蒋居何贱苟家中,却得知他昨日已离开家中,率几十人,前往州城前来投靠太平军。     吴如孝赶回州城时,罗大纲已经与前来投奔的何贱苟见过面。报请冯绍光同意,授何贱苟师帅职,命其四处联络附近天地会旧属,没两天,蒋居c岩头村c癞子山c清塘等地三千余名会众在何贱苟部下何禄的带领下,纷纷来投。     梁立泰c苏三娘等人又在各圩集布施米粥,宣讲满清兵差的恶行,太平军中皆兄弟姐妹,不愁吃穿人人平等的美好,又兼黄益芸免费帮乡人诊治杂病,何见机现身说法,号召读书人和开明乡绅加入太平圣军。至五月初十,道州附近加入太平圣军的乡民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