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     但是后来,『壶关』失守c『长子城』也失守,魏人只能向南撤离,在如今的『天门关』与『孟门关』一带重新建造关隘。     再后来,魏国连『天门关』与『孟门关』也丢了,彻底失去了上党这片肥沃的国土。     因此,作为一名魏人,作为魏国的皇子,赵弘润其实非常希望能够帮助自己的国家夺回曾经的失地,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将百余年前魏韩两国在上党郡境内对峙时期的古老地图,拓印下来,带在身边。     而眼下,泫氏城已被他赵弘润所攻克,长子城就在眼前,赵弘润是多么希望能挥军往北,夺回长子城这座曾经属于他们魏国的城池。     但是,他麾下的军队没有军粮了。     十万肃王军,每日的军粮消耗,相当于一座用粮谷堆积而成的山丘,相当夸张。     肃王军的后勤运输,走的是皮牢关这条路线:魏国国内,由户部与兵部联合组织的运输军粮的民夫队伍,会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到前线。先运到『临汾』,再从临汾县经唐县c皮牢关,最终运到肃王军军中。     值得一提的是,肃王军的军粮,一般以『速食』或者『即食』食物为主,比如炒米c羊饼c肉干等等。     这是赵弘润提倡的,毕竟他麾下的肃王军,因为训练有素而且配备魏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因此进攻力非常强悍,这就导致肃王军往往能在几日内连续攻克数地。     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觉得某位肃王擅长速攻战c远袭战。     但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后勤粮草供应不上。可能在某个时期,负责运粮的民夫队伍,速度甚至还没有在前线攻城拔寨的肃王军的速度快。     为了避免延误战机,赵弘润提倡速食性的军粮,用炒米c羊饼c肉干等方便储藏,且不容易变质的食物作为军粮。     不可否认,这种用猪油炒过的炒米,亦或者用羊油煎过的羊饼,方便携带而且耐饥,一名士卒往往吃一小捧炒米,或者啃一块羊饼,就能坚持一整日。而肉干就不必多说了,那种硬得地跟石头一样的肉干,一小块就能让一名士卒啃上一整天,仿佛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磨牙。     尤其是在用这种速食食物就着热水的情况下,没吃两口士卒们便感觉腹内发涨,再不感觉饥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仅仅只是在唐县时补给过一次的肃王军,在深入上党郡境内后,能在粮道被截断的情况下坚持二十几日。     但遗憾的是,这也已经是极限了,若赵弘润想不到办法弄到粮食,那么,肃王军别说继续进攻北方的长子城,他们只能考虑撤兵。     但是,碍于长子城的特殊历史意义,赵弘润犹豫了。     要知道,此次肃王军能以极小的代价攻克泫氏城,那是因为他用数百桶清水吓唬城内的靳黈军,吓得那些曾被石油桶弹袭击过的靳黈军士卒变成了惊弓之鸟,出于恐惧弃守了城墙。否则,纵使是晏墨,也没有那么容易能从韩将靳黈的手中夺下泫氏城。     倘若此次因为粮食的问题,不得不全军后撤,将已攻陷的泫氏城拱手还给韩国,那么日后,魏军还能以如此小的代价攻陷这座城池么?     或许有人觉得,肃王军拥有石油桶弹这种战略级别的战争兵器,夺取泫氏城根本不成问题。     但问题是,泫氏城附近一带,皆是这片盆地中非常肥沃的土地,而石油这玩意在燃烧后,是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污染的,赵弘润想要的,是完完整整c能种植作物的土地,而不是一块草木不生的死地。     说他自私也好,反正在有可能变成己方国土的土地上,他是不情愿动用石油桶弹这种兵器的。     将原本好端端的可以种植作物的肥沃土地变成一片寸草不生的死地,这种蠢事在三川郡境内原羯角部落的驻地河南城做过一次就足够了。     思前想后,赵弘润感到非常纠结:他不舍得轻易将到手的泫氏城拱手相让,但是理智却使他明白,在重创暴鸢军三万轻骑后,他的军队就应该急流勇退,借着打了胜仗的便宜迅速撤退,以免到时候想撤退都来不及。     意料之外c情理之中,赵弘润最终还是决定撤兵,毕竟他并非是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的人,他优先考虑的是麾下肃王军的处境。     但是这个决定,让他麾下的将领们不能理解。     事实上,也不是不能理解,确切地说,这股情绪应该是郁闷c懊恼。     想想也是,他们肃王军明明打败了暴鸢c靳黈两名韩军猛将,却因为粮草问题,不得不撤退,就跟打了败仗似的,谁心里会好受。     某种意义上说,肃王军此番是从战术上击败了强大的韩队,但是却输在了战略上。     而战略上的『输』,还不是因为赵弘润,而是因为友军没有跟进,直白地说,是天门关外的南梁王赵元佐,没能对天门关造成足够的威胁,否则,暴鸢岂敢从天门关抽调兵马,截断肃王军的归路?     所谓的『非战之罪』,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话说回来,其实在军议会上,有好几名将领是欲言又止。     事实上,好些肃王军的将领都觉得,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