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笔下文学 』,。     如今的赵弘润,身边的人并不少。     比如宗卫,比如肃王卫。     只可惜,其中聪明绝顶的智谋之士有几人?     一个也无。     比如前一阵子,赵弘润被宗府关入静虑室,似沈彧等宗卫们急地方寸大乱,但遗憾的是,他们着急归着急,却想不出一招妙计来使自家殿下脱困。     倒是冶造局的王甫,不知从哪里收到了一封信,写这封信的主人提点王甫,告诉了他一招妙计。     不可否认,冶造局以『缺钱』作为借口宣布停工,联合户部c兵部c工部上奏垂拱殿,好使魏天子有机会干预这件事,这招的确很巧妙。     毕竟冶造局的钱都来自赵弘润,赵弘润被宗府关在静虑室内,冶造局自然而然就没钱了嘛。     句句在理!     要不是写那封信的主人(介子鸱)不了解冶造局在赵弘润心目中的分量,这招计谋可以说是相当高明的。     而相比较写这封信的主人,赵弘润身边的人,在那件事中没有起到丝毫帮助。     哪怕是赵弘润最为信任的宗卫。     不过这也难怪,毕竟沈彧等宗卫们虽然武艺不俗,带兵打仗如今也已有些经验,但很可惜,他们的才智也就只是那么一回事,尤其是褚亨,纯粹就是一个忠心耿耿但既憨又傻的夯货。     这让赵弘润不免有些羡慕那位东宫太子弘礼。     东宫太子弘礼,曾一度被雍王弘誉一系的人暗讽『德大于才』。     这可不是一个好词。     要知道,『德』即品德,指的是人品与德行。     其中,人品指秉性,德行指为人处世。     而东宫太子弘礼,为人处世倒还不至于惹人诟病,素来循规蹈矩,但坏就坏在他心胸并不开阔,遇到好事沾沾自喜,遇到坏事横眉瞪眼,心性方面的评价值得商榷。     在这种情况下,说他『德大于才』,纯粹就是一句讽刺而已。     当然,赵弘润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赵弘润看来,若是东宫太子弘礼并非嫡长子,且没有那些东宫的幕僚c讲师c教授的辅佐,他怎么可能斗得过雍王弘誉?后者才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储君人选。     然而,如今东宫太子弘礼身边那位叫做骆瑸的幕僚,却辅佐着前者,生生与雍王弘誉斗地有声有色,几次为东宫化解危难。     不可否认,骆瑸是一位难得的王佐之才,非但智慧超群而且才学亦出众,有时候就连赵弘润都止不住叹息:此人投奔东宫,真乃是明珠暗投。     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前一阵子赵弘润身边也有一位足以媲美骆瑸的幕僚,他根本不会那么被动,被宗府关了整整十七日。     但很遗憾,眼下赵弘润身边,并没有什么智谋超群的辅佐之士,因此遇到问题,每每都要赵弘润自己来想办法解决,而若是像这次一样,作为主心骨的赵弘润被抓了,整个肃王府上下数百来号人,素手无策,只能伸着脖子干等着结果。     为了避免日后再次发生类似的事,赵弘润觉得他应当招揽一些出色的幕僚,以方面有朝一日他不在的情况下,那些辅佐他的幕僚可以控制局面。     只不过,这件事很难一蹴而成,毕竟以他如今的威名,一旦他透露出招揽门客c幕僚的消息,相信不知有多少人会争相涌入肃王府,绝对会比会试还要壮观。     更糟糕的是,他眼下受到那则谣言的影响,应当暂时销声匿迹一阵子,否则,恐怕朝野都要议论了:肃王手握那般权柄,还大肆招揽门客,他究竟要做什么?     『慢慢寻觅吧。』     轻叹了一口气,赵弘润站起身来,对冶造局局丞王甫做最后的嘱咐:“本王方才说的,你可曾记下了?本王不在大梁的日子里,你替本王监察着。若是他日本王返回大梁,在冶造局内瞧见一些不好的事,本王也拿你是问,明白么?”     “下官遵命。”王甫恭恭敬敬地行礼说道。     见此,赵弘润暗暗点了点头,迈步走出了屋子。     对于王甫,他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王甫是个聪明人。     这里所说的聪明人,并非是指王甫智慧有多超群,而是指王甫很清楚究竟是谁让他能够如今的风光。     而事实上,王甫除了能说会道以外,其实资质在赵弘润看来也就是寻常水准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冶造局技术方面的事,事实上是由陈宕c程琳c荀歆三位郎官与吕玙c顾和c郑昭等干事负责的,王甫只要懂得一个大概,能调解好冶造局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足够了。     待嘱咐了王甫之后,赵弘润这才带着沈彧等宗卫们返回肃王府,将『他即将要离开大梁』这件事告诉府上的众女。     而对于赵弘润口述的这件事,众女的态度不一。     比如,乌娜是无所谓去哪的,毕竟无论是大梁还是商水,对这位羱族的少女而言都是那样的陌生且到处充满新奇。     与她处境相似的苏姑娘,亦无所谓,毕竟她与乌娜一样,在大梁都没有什么亲人,唯一的仰仗就只有赵弘润而已。     而芈姜嘛,虽然口口声声说什么『如今的楚国无论是兴旺还是覆灭都与她没有关系』,但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