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对视了足足数息后,萧鸾盘膝而坐,在略一迟疑后,正色说道:“我罪恶滔天,如今死到临头,也不想辩解什么,更不会哭诉求饶。但我要说,我萧鸾并非一开始就是乱臣贼子,当年「南燕之祸」,你我都清楚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族若不反省,纵使今日诛了萧鸾,他日还是会有李鸾、张鸾冒出来,除之不尽。”     在说这番话时,萧鸾的心情也很复杂。     虽然不想承认,但他必须承认,今时今日的他,纵使不曾被赵润的人马擒获,也难以再撼动魏国了。     他当年之所以能够成事,那是因为魏国国内有不少人对赵偲的行为不满毕竟赵偲弑父杀兄、夺取王位的事,也并非一丝都没有泄露,只不过当时宗府考虑到木已成舟,替赵偲掩盖了这件事,且安抚了国内的贵族罢了。     更何况,当年的魏国在经历「魏王赵慷」那一代后,实力骤降,再加上后来顺水军、禹水军这两支魏人寄托重望的军队在内斗中同归于尽,这使得萧鸾认为自己有机会覆亡魏国因为这个国家并非那么强大。     但如今,魏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且登基为君王的赵润,亦是一位极具才能的雄主,这让萧鸾几乎看不到覆亡魏国的希望。     或许在这种情况下,萧鸾才重拾作为一名魏人的身份,在临死前用他的方式劝谏了赵润。     听了萧鸾的话,赵润愣了许久。     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他还真是没想过,似萧鸾这等恶徒,在临死前居然会告诫他。     而此时,萧鸾已整理罢衣衫,正襟危坐,平静地转头对赵莺、赵雀姐妹二人说道:“丫头,你还在等什么?”     听闻此言,穆青抬头看了一眼赵润,见后者在犹豫了一下后点了点头,遂抽出腰间的佩剑,双手捧到赵莺面前。     将手中精致的折扇交给妹妹赵雀,赵莺接过利剑,缓缓走向萧鸾,怀着莫大的恨意,狠狠朝着萧鸾的后背刺了下去。     “噗”     锋利的宝剑,一下子就洞穿了萧鸾不闪不避的身体。     而就在这时,就见萧鸾猛然抬起头来,将嘴里一口污血吐向赵偲的灵牌。     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目瞪口呆,没能及时反应过来,懵懵地看着先王赵偲的灵牌,沾染了几许鲜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见自己得逞,萧鸾不由地畅笑起来。     “你”     赵润见此大怒,朝着萧鸾怒目而视。     然而此时,却见萧鸾亦目视着赵润,用一种无法言喻的口吻轻声说道:“你跟他不同,你会是一位明君……多谢你的仁慈,我大魏的君主,使萧某在死前,能不辱南燕萧氏之名。”     说罢,他的双目渐渐变得无神,随即,他头颅无力地下垂,再没有动静。     “……”     “……”     整个灵庙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看向赵弘润,却见这位年轻的君主脸上一阵阴晴不定。     与纵使被溅了一身血但依旧满脸大仇得报笑容的赵莺不同,此时此刻的赵润,心情却非常的复杂。     可能是因为处死萧鸾的过程,与他曾经幻想的过程截然不同,亦或许萧鸾那从容赴死的气概让赵润对其心生了几分敬意。     是的,即便亲眼目睹萧鸾亡故,但赵弘润心中却没有大仇得报的痛快,反而有种莫名的空虚,以及一种深深的遗憾,大概是惋惜于萧鸾这样铁骨铮铮的汉子,本来成为他魏国栋梁的将才,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     不过即便如此,赵润还是没有阻止穆青将萧鸾的首级砍下来,放置在怡王赵俼的灵牌前,充当祭品。     因为当初在怡王赵元俼的灵堂上,赵弘润发过这样的誓言。     但是,为何感觉如此空虚,甚至于还有种莫名的惋惜呢?     赵润默默地看着赵莺、赵雀姐妹俩用萧鸾的首级告慰了六叔怡王赵元俼的在天之灵。     用萧鸾的首级告慰六叔在天之灵,这是赵弘润曾经不止一次幻想过的事,但当真正达成时,赵润却不知为何感觉有些索然无味,仿佛对萧鸾那刻骨铭心的仇恨,都在萧鸾咽气的那一瞬间而烟消云散。     临近黄昏时,诸人收拾灵庙,清理地上的血迹,准备返回大梁。     此时,穆青请示赵润道:“陛下,萧贼的尸身如何处置?”     赵弘润沉吟了片刻,说道:“萧贼已伏诛,此前恩怨一笔勾销……将其头颅缝回去,好生安葬,唔,就安葬在南燕吧,竖碑……南燕侯世子。”     “……是。”     穆青抱拳领命,他也感觉出,赵弘润在大仇得报后,似乎情绪不高。     回到大梁的当晚,可能是因为大仇得报的关系,赵莺非常罕见拉上妹妹,主动与赵润赴巫山**,干了个酣畅淋漓。     但即便如此,当晚深夜赵润还是失眠了。     无心睡眠的他,没有惊动赵莺与赵雀姐妹俩,仅带着大太监高和与两名小太监,走出甘露殿,坐在甘露殿外的石桌旁。     “陛下,夜里风凉,还是回殿内吧?”     大太监高和在旁劝说道。     赵弘润摇了摇头,今日萧鸾的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