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敬伦亲自在皇宫正殿门口迎接,曾国藩进来并不下跪,只是抱拳作揖。     朱敬伦不在意,很恶心的拉着他的袖子,将他迎进了皇宫,在偏殿的书房谈事。     曾国藩很大方,端端正正的踏实坐在圈椅上,喝着旁边侍卫给他泡的英德红茶。     朱敬伦默默观察了他许久,发现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瘦弱的身材,还有一些伛偻,黝黑的面孔,眉毛还向下耷拉着,表情显得十分木讷,见不到半分灵气。     这样的人,面相上就很难让人记住,真不知道他如何让道光皇帝印象深刻的。     朱敬伦观察曾国藩,曾国藩似乎没有察觉一般,很认真的喝着他面前的那杯茶。     “曾公,在大明宦游已经两载,游遍了至少七个县,觉得我大明如何?”     朱敬伦看不下去了,开口打破沉默。     曾国藩慢慢的说道:“国甚壮美,民甚殷富,官甚廉洁,物甚丰足。”     都是赞美的话,说了等于没说,不知道为什么,曾国藩这种有身份的人说的赞美的话,本应该让人感到自豪,是可以拿到书本中引用的,但朱敬伦偏偏觉得这种人说的话,反而可能没有一丝一毫可信。     “曾公过誉了,物阜民丰四个字,我大明现在还当不的。只问曾公一事,我大明的教育若何?”     曾国藩慢慢道:“甚佳!”     朱敬伦道:“可能更佳?”     曾国藩道:“循序渐进,大事可期,大功可成。”     循序渐进,还是说了等于没说。     朱敬伦算是知道这家伙为什么是笨蛋了,他就不说实在的话。     朱敬伦也不跟这个人绕弯子了,相信自己请他来,他早就摸透了七八分的意思,通信大半年了,朱敬伦还没摸清曾国藩是什么人,恐怕倒被曾国藩把自己摸透了。     所以朱敬伦直接问道:“若我想五年内人人有书读,可成否?”     曾国藩摇摇头。     “十年内,可成否?”     曾国藩还是摇头。     “那三十年,可成?”     曾国藩继续摇头。     朱敬伦索性直接问:“那曾公以为,何年可成?”     曾国藩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朱敬伦道:“我可等不了一百年,就算我等的了,怕是这个国家等不了了。不知你是否知晓,西洋各国,均在普及教育,有三人中一人读书者为下,三人中两人读书者为中,三人皆可读书者,不下五国。我等不了,你等的了吗?”     曾国藩沉默不语,他可能不知道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朱敬伦看不出来,也许他知道,朱敬伦也看不出来。     朱敬伦可以等他的态度。     曾国藩直到将一杯茶喝干,这才慢慢的放下杯子。     “事有缓急,缓有缓略,急有急策。”     朱敬伦问道:“缓有何略,急有何策?”     曾国藩道:“缓之,则固本培元,劝善助学,十年能有小成,百年可见大功。”     缓的方法朱敬伦不感兴趣,虽然曾国藩又是什么都没有说,他也不打算追问。     他只问:“那急策呢?”     曾国藩又沉默了片刻才道:“急策,则一村建一孔庙,一庙设一学堂,一年可有小成,三年即见大功。”     朱敬伦心下一喜,这老愚夫,果然有办法。     用孔子的招牌来鼓励教育,这倒是一个办法,乡下的乡绅即便是要砸学校,也不可能去砸孔庙。     至于说这样让孔子的信仰扩大,这根本不用顾虑,这个国家本就是一个儒教国家。至于说让孔子的威望过重,朱敬伦也没有跟一个死了两千多年的老夫子争威望的兴趣,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长跪孔子像前,做那最虔诚的信徒。前提是得完成他义务教育的目的,已经近三年教育普及率无法推广了,在这么下去,朱敬伦就要用强了。     只是这一村一庙,一庙一学,得修多少庙啊,那得花多少钱啊,之所以无法推广,最大的困扰还是资金问题。     朱敬伦道:“不知所费几何?”     曾国藩道:“办学善举,百姓自然踊跃,有钱出钱,有工出工。一万两可足一县,十万两可足一府,百万两可足一道,千万两能足一国。”     一千万两银子,就能让大明在三年内完成义务教育,即便曾国藩有吹牛的水分,能有八成学童入学,那也划算,平均下来,一年才三百万经费而已。     但是朱敬伦还想要用曾国藩这个人,笑道:“我愿出钱,曾公愿出工否?”     曾国藩抬头看天:“尊孔敬祖,乃读书人本分,国藩自然愿尽绵薄之力。”     朱敬伦笑了笑:“曾公所言极是,有的是善丈人翁掏钱建庙的。”     说道这里,俩人在不说正事了,就喝喝茶,谈谈风土人情,多是朱敬伦说,曾国藩听。     一直谈了五个小时,茶水费了不少,从秦始皇谈到了咸丰帝,从上海聊到了纽约,中国说到了世界,最后曾国藩主动起身告辞。     朱敬伦十分畅快,虽然没有明确曾国藩给大明做事,曾国藩也绝对不可能给大明做事,但却定下了曾国藩给孔子办事,给儒教办事,朱敬伦出钱的方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