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城里面,下了雪了,车碾过去,路上黑乎乎的脏雪,赶个公交车,崩一身的泥点子。     太平镇不一样啊,家家清扫出门前的一溜子。一眼望去,庄稼地里白茫茫一片,特别干净。更有县城的开发区,下雪的时候精致特别好。     哪里像省城,别人觉得好,他们却觉得,简直了的。     这一场雪下了三天,林雨桐这些干部都得带头,去街上,拿着铁锹,铲雪。     孩子们也一样,学校的雪都得他们打扫。     正烦的不行呢,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又是坏消息。     瞎子爹出门摔了一跤,送到医院脑溢血,人没抢救过来。     你说这事闹的。     得回去奔丧吧。     自己先请假,然后给俩孩子请假。开车路上不好走,干脆就坐火车回去。     票都没了,找了熟人买了站票,这才挤上火车。     一起上车的还有林玉健一家三口。不过上了火车了,就有卧铺腾出来。林雨桐没动,挤过去得七八分钟。不等坐稳呢,就又到地方了。县城的小站只停两分钟,提前又得占站到门边等着。来来回回的,还带着孩子,不折腾了。     就在门口站着,到了就下去就完了。     林玉健说了林大嫂,“呆着吧。眼看到了。”他的心情不好,当然了,谁死了爹,心情都好不了。     林大嫂就说:“老二家的也是的,怎么叫爹这样的天出门呢?”     这话现在只能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的。     林玉健瞪眼:“你少说两句。”     林大嫂轻哼一声,没再言语。     叫林雨桐说,这事只怕真是谁也不想的意外。林二嫂厉害,但绝对不是婆婆的敌手。林大娘可不是好相与的。     任何意外,不都是意想不到和不凑巧吗?     该怪谁?能怪谁?     到了县城,去了医院,一个个的都在医院呢。     这丧事得在家里办吧。得往回运。     丧事办三天可以,办四天也行,但如今这情况,还有俩儿子没到呢。怎么着也得等儿子们到齐了。所以说,四天还是五天现在还说不好。     因此烧了倒头纸,林雨桐和四爷带着孩子就又回了。     她自己不是闲置,是地方主官,不可能因为私事一下子请假四五天的。能回去烧一趟纸,就算是给面子的做法了。真要不是林玉健的面子,她就最后一天再去。     所有的那些蒸花馍这些,都是英子帮着做的。     李仙儿拿了面粉过去,“咱干脆一块做了算了,省的我还得动一次大锅。”     也行吧。     反正一个锅里蒸馒头,多搭两层的笼屉就行了。     后来赵爱华也来了,妯娌三个凑一块,干脆连老三家也蒸出来了。     正忙活呢,何小婉来电话了,“我也回不去,二姐帮我们这边也蒸上,不能失礼”     这话真不用你说,英子也没应承那话,只道:“家里都挺好的,你忙你的。”三两句话的,就挂了电话。     李仙儿就说:“准是她娘家给说的,真是闲的慌。嫁了就嫁了,哪都有她”     英子没说话,就问起赵爱华她家老大的婚事,“吴达跟那姑娘谈的怎么样?”     找的姑娘是服装厂的工人,家也是农村的。吴达单位属于交通局管,人家给的福利不错,有个一室一厅的房子,这孩子也不要人帮着装修,得闲了就自己干。把原本厨房的位置给腾出来当卧室用,反倒把根客厅连着的小阳台收拾出来,做了封闭,当厨房用正好。四十平的面子,愣是收拾成两室一厅的格局。姑娘家没啥不满意的。     “我寻思着过年的时候过去跟亲家说说,过了年,就把婚事给办了。”赵爱华脸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     李仙儿都羡慕,吴达算是有编制的,赚不了大钱,但是稳妥。老二学了个手艺,在开发区小吃街租赁了小摊位,卖个凉皮米线肉夹馍。别看生意不大,但钱也不少赚。听说也买了房子了,在开发区比较偏的地方。还没盖好呢。虽然这样的房子便宜,但一个不大的小伙子来说,确实是不容易的。     她带着几分酸溜溜的语气:“城里的生意好做吗?”     啥不是有赚有赔?     赵爱华就笑:“只要肯吃苦,多少总得混一碗饭吃。”     李仙儿低头不言语。     英子也没说话,不知道该咋说合适?     老大家的清丰不念书了,成绩一直也上不去,没一门及格的。     清辉跟英子说过,“我哥是人家老师叫买资料书,我大伯娘不给钱,说老师瞎收费然后不交钱老师不让进教室。从我接了两回钱,交了,但成绩也上不去。这次又收下学期的书费,我大伯娘说没钱,缓一缓然后老师就劝退了说干脆别上了,反正没钱,也确实是念不动了。”     才念初一吧。     不上学的孩子干嘛去?     林家最后送葬这天,金满城逮住四爷问了:“你说不上学该咋办?总得想个办法吧?”     想叫四爷给安排。     清丰才初一,本身个子就矮小,没长成成年个子更小。一米五左右的个头。     这么点的孩子,咋安排?     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