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给村部打了电话,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英子把宅子都收拾利索了,哪里停灵哪里做礼房哪里待客,亭亭当当的。     半夜一点,半个村子都灯火通明。     棺椁四爷早就踅摸好木料叫人做出来了,前两年悄悄的给放在杂物房里。平时也是锁着的。小老太并不知道。     提前办寿材这没啥忌讳的,还冲喜呢。     那帝王从年轻的时候就修建陵寝,也不没忌讳吗?     就这,林雨桐也没敢叫小老太知道。     谁都有走的那一天,小老太年纪大了,就怕有个措不及手。     可不真就措不及手,早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面色红润,说话中气也足。等晚上回来,就这样了。     寿终正寝,临走没有受一丁半点的罪,是带着笑高兴的走的。     用大家的话说:这才是真正的福气。     这也是唯一叫人觉得安慰的地方。     林雨桐和四爷自然是要披麻戴孝的,后来认了英子,那英子和老二就也跟着。老三就说了,“咱家就剩这一个长辈了。老人对咱们不错。哪个孩子去了,都没薄带了。我给奶披麻戴孝。”     如此一来,金家的都跟着披麻戴孝。     赵爱华的俩儿子都回来了,正儿八经的穿着白,但袖子上却用红布抱着。     到了曾孙子辈分,都是得披挂红绸子的。     这意味着喜丧,是该欢喜的事情。     金家本来就有十个孩子,再加上外姓的两个,光是挂红的,就十多个。     人家说的时候都会说:哎呦!看这老太太的福气,这么多人给挂红呢。     这是长寿且子孙繁茂的象征。     好些人就说,福禄寿喜四样,小老太这辈子占全了。是一等一的有福之人。     又有人说,人家积德啊。不由的想起当年捐款的事。     林家成拄着拐杖来了,瞎子爹林家娘,专门从省城回来,按照辈分,老太太给他们养了孩子,是恩人也是长辈。披麻戴孝不过分。     如此一算,穿白的,带红的,满满的一院子。     齐家也来凑热闹,一个个穿着丧服,乌泱泱的一大群人,屋里跪不下,就跪在巷子里。     不少人私底下就说:这后辈有出息了,这上赶着来当孝子贤孙的就多。     说的就是齐家这样的。     还专门找人给四爷和林雨桐捎话,说是齐家坟里有老太太的地方,叫把小老太给葬过去。     才不!     就跟蔡姥姥挨着就行,俩人还能做个伴。老二就在跟前,随时都能照看坟场。有个四时三节的,就算是赶不回来,也有人给烧张纸。     从第二天开始,来祭奠的就络绎不绝。从镇上到县上到市里,跟林雨桐和四爷有关系的没关系的,以集体的身份的,以个人的身份的,人就没断过。     车多的得专门安排交警指挥交通了。     光是花圈把整条巷子靠里头的位置堵了一半,每天还在增加。     啥叫牌面?啥叫场面?     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就说,好几十年,都不见这个热闹劲了。     放电影,就在英子饭馆门口,那里挨着大路,门前空地又足够宽敞。昼夜不停的演,也不管有人看没人看,因着这都是别人送的。图就是一热闹。     等到入殓了,英子就说,要不要添点金饰?     林雨桐摇摇头,没给添金饰,只把老太太一直保存的那颗子弹放在她的手心里,叫带着去了。     等到棺木合上,要出丧入葬了。     来帮着抬棺的几百人个都不止,把老太太的棺椁是举在头上一个个的往过传递着往前走的。谁家有过这场面?     根本不用抬,人乌泱泱的从家里能排到坟场去。都举着胳膊托着老太太。     清宁心说:我再也不嫌弃老家的人事多了,真的!别看平时麻烦了点,真到了事上,就显出来了。你把人家的事当事了,人家把你的事也当真的很。     就是一直不待见的大伯母和五婶子,到了事上,那也是不含糊。来回的招待女客,跑进跑出四天四夜的事,基本每天都是打个盹,醒来就去忙了。     别看披麻戴孝的多,可这里面没一个跟小老太有血缘关系的。都是些没丝毫血亲的人。     就是养了林雨桐,然后看着清宁和清远俩孩子长大了。     眼泪也只有他们掉的才是最真诚的。     可明知道别人都是假的,可这心里还是舒服。还是想着,把老人家最后一件事体体面面的给办了,叫她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走了。     看惯了生死了,难受着慢慢也就习惯了。     最接受不了的不是清宁,反而是清远。这孩子一下子都蔫了。     金大婶没了的时候,清宁是记得的,而且也是明白了,人死了是怎么了。     可清远那时候到底是小了点,有模糊的印象,但到底跟他奶的感情没跟小老太那么深。     孩子就问他妈说:“人为什么会死了?”     是啊!人为啥会死?为啥要死呢?     生老病死就是这么循环的,天道就是如此。     过了头七,一家子才回城。以后封双七三七都回来烧纸,一直要烧够七七。然后是五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