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不如将我军造船厂内,那些生手与学徒工匠,转移给他,让李啸得不到最好的工匠,以延缓其造船的速度。”     郑芝凤与郑芝龙二人互望了一眼,心下皆觉得郑芝豹此法不错。     毕竟,对于造船,那李啸乃是一名根本不懂行的生手,就算要糊弄他,李啸也没法分辨。     只不过,郑芝龙细想了一番,还是觉得不能这样做。     “二位兄弟,我军将来,是希望与李啸长久打交道的,绝非只与此人做一锤子买卖。那李啸,将来若发现船厂建设缓慢,诸事失当,必会怨恨我军这般糊弄他,他若是因此在商品价格与质量上做些手脚,我军岂不是得小利而失大头。”     郑芝龙说到这时,郑芝凤郑芝豹等人,皆点头称是。     郑芝凤插话过来:“兄长考虑得甚是仔细,那这样吧,就在这200名造船工匠中,配给他20名老练匠人,这样一来,李啸的造船厂,做事有人牵头,不致失了方寸,李啸便不会因此觉察到,我军所做之手脚,岂不甚好?”     郑芝龙点头同意,然后又说道;“那李啸最后的一条建议,说是想租用我军船只,为其运送军兵流民与粮食,二位兄弟以为如何?”     “这个么,只要他李啸出得起价钱,我军自是应诺无妨。”郑芝豹大咧咧地说道。     “五弟说得是,反正我军船多,如能把这些船只租给李啸,却正好产生效益。至于租船费用,却看李啸要运送多少人员与物资,再来定价不迟。”郑芝凤亦是同意。     “对,这租费可不能给便宜了,也得好好宰他一刀。”郑芝豹脸色划过一丝冷笑。     “好,那现在诸事议定,以为兄之见,就由我与四弟二人,亲自前往赤凤卫一趟,将这三件事都定下来吧。”郑芝龙一脸笑容,然后又拍拍郑芝豹肩膀:“我二人离开后,澎湖诸事,皆拜托小弟暂代了。”     郑芝豹忙道;“大哥放心,你二人尽管去便是,小弟不会出差错的。”     “大哥,为节约时间,防止事情日久生变,不若就将要配给李啸的工匠选好,到了赤凤卫后,便把这些工匠交付给李啸。同时多带船只,预备装载李啸安排南下的军兵与流民,以及粮食与生活用具之类,岂不甚好?”     郑芝凤说完这条建议,郑芝龙大笑:“好,好,四弟心思缜密,考虑得当,就按你的意见行事吧。最迟三天后,我军便要集齐航速快的大船50艘,出发前往赤凤卫。”     “愚弟谨遵兄长之令。”     三天后,50艘平均航速为1.7节的各类海船,在郑芝龙与郑芝凤的率领下,带上了挑选出来的200名匠及其家眷,浩浩荡荡地往北行驶,前往赤凤卫。     这个速度,在明朝船只的行驶速度中,可称为相当快的高速了,但与现在的西方国家相比,速度就差得远了。     要知道,这个大航海时代,西方平均帆船船速则可以达到4节。并且,这还只是全程来回,不计顺风逆风的平均船速。     这两百多年下来,中国的远洋般只,无论是船体规模,还是航行速度,皆已远远落后于诸如荷兰或西班牙之类的欧洲海上强国,实实让人痛惜。     按照一节为1.8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郑芝龙的船队,能以每天70至80公里的速度,向北行驶,预计在25天左右,便能到达山东赤凤卫。     在郑芝龙方向北方行驶了数天后,在更加遥远的后金,发生了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     那就是,在崇祯九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这一天,清朝正式建立了。     四月初,由大贝勒代善,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老奴子孙,这些爱新觉罗家族中的显耀者,率满、汉、蒙古大臣,以及外藩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贝勒,共同轮番劝进,请天聪汗后皇太极登极大宝,改汗称帝。     皇太极心下极喜,他虚情假意地推让一番后,便同意了各人的请求。然后,在崇祯九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这一天,皇太极率众大臣,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去汗号称帝,群臣上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废原有国号大金,改定国号为大清,废部族原名女真,改称满洲,废原年号天聪,改元崇德,由天聪十年,改为崇德元年。     至此,清朝正式建立,成为与明朝分庭相抗强大势力,成为了东北亚地区,最具威胁的封建国家。     随后,皇太极模仿汉制,祭告山陵,建造太庙,追封列祖列宗。     他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父为福王,尊老奴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记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其陵为福陵。其母孟古哲哲,尊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     接下来,皇太为了笼络人心,又大肆分叙兄弟子侄军功,包括满汉蒙古那些有权势的官员贵族,亦纷纷加官进爵。     其中,满洲贵族中,皇太极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墨尔根黛青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其长子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知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接下来,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