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啸的实力,在这个明末时代,已是首屈一指四顾无敌的存在。     雄兵在手,操刀必割,有了这样雄厚的实力与军力,接下来,如何消灭诸如鞑清、大顺、大西,以及剩余的弘光伪朝势力,便成了唐军的当务之急与重中之重。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扫灭群雄一统天下的时刻,终于就要到来了。     按李啸的构想,本要在消灭左良玉部的左军兵马后,全军合力,一鼓作气扫灭南明弘光伪朝,只不过,考虑到那南明弘光伪朝中,势力最大的郑芝龙部,因为有庞大的水师以及海外据点,难以骤灭,故暂时还只能从长计议。     当然,李啸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先放弃吃掉南明最为强大的郑芝龙部,而是先把其云贵与广西等地先行吞并。但是,鉴于这些省份,地势偏远,民穷地瘠,实际占领的意义并不太大,反而在占领后,前期要拿出相当多的兵力去占领,并且耗费相当多的金钱去开发,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当务之急。     所以,李啸经仔细考虑,最终还是决定,暂且放过弘光残余势力,而去对那地盘最小,势力最弱,却依然野心勃勃,妄然四下扩张的张献忠大西国下手。     唐军席卷湖广,左良玉身死藩灭,其治下土地基本尽落于唐军之手的可怕消息,很快就传至大西国中。     听到这个惊雷一般的震撼消息,大西君臣人人震怖,大西国主张献忠,立即在原蜀王府,即现在的大西皇宫中,紧急召集群臣议事。     脸色阴郁的张献忠,默然环视下面一众低头无言的文武大臣,心头的烦恼,却是愈发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终于,还是他一声长叹,打破了殿中那死一般的寂静:“奶奶的,真没想到,唐军在短短数个月内,竟能横扫湖广,如入无人之境,左良玉这厮数十万大军,竟是连战连败,分崩离析。更可笑的是,左良玉这怂货自个也被叛变的手下大将给砍了头,这,这真他娘的令人意想不到哇!”     张献忠说到这里,又恨恨地说道:“唐军的战力,真他娘的强悍。想当初,俺派出六万精锐攻打川南,却反被唐军前后夹击,打了个大败而归,还折了我儿能,实实令俺心下万分痛恨!哎,你们一个个别伫站着象个棒槌啊,都他娘的给老子发表点意见,都他娘的说说自已的想法啊。”     张献忠此话一出,下面的文武群臣,很多人开始低低地交头接耳,一时间殿堂内嘈杂纷乱,象密集苍蝇飞舞一般的嗡嗡作声。     这些臣子中,神情最为难看的,便是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现名张可望),他微微抬起头,怯怯地向张献忠望去,却发现张献忠那两道愤怒的目光,正直直地戳在他脸上,不由得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     自从当日大败于叙州城下,六万精锐仅余一万余人逃出,且折损了义弟艾能之后,张献忠对孙可望这个表现如此无能的统军之将十分不满,在他带领败兵灰溜溜地回返成都后,盛怒的张献忠,立即下令要将孙可望推出问斩。     幸得一众大臣苦苦求情,说平东王孙可望虽有败军之责,但往日多有战功,不可因一战之败而治其死罪。且唐军战力强悍又太过狡猾,此战虽败,也非是孙可望一人之罪。更何况,在这唐军前后夹击的困难局面下,孙可望依然临战不乱,总算带回了万余残余兵马,也算是稍抵其罪了。     因为这一众朝臣的苦苦相劝,张献忠才最终免去孙可望一死,饶他性命。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张献忠下令,将孙可望仗打三十,并将他的爵位从平东王降为平东侯,同时罚银一万两,以示惩戒。     故而这段时间以来,孙可望与张献忠二人的关系,降到两人共处以来的最低点。孙可望背负败军之将的重大罪名,在朝堂上威望大降,成了群臣暗中讥讽的对象,他虽心下惭恨,却无可奈何,这段时间过得倒是郁闷无比。     “可望,你且说说看,以你之见,唐军接下来,会是如何行动,是是会对我大西不利啊?”张献忠瞪着眼珠,直视他躲闪的眼神,闷闷地问道。     孙可望见躲无可躲,只得硬着头皮答道:“禀皇上,以儿臣愚见,现在唐军既已扫灭左良玉,吞并湖广,那接下来,其必会全力图川,进攻我大西国。”     张献忠眉头大皱:“何以见得啊?难道说,唐军不去先把弘光朝给灭了,就想着先来图我大西不成?”     “禀皇上,恕臣直言,现在的弘光朝廷,已没什么地方值得李啸再去占领了。”孙可望一声轻叹,低声回道。     “哦,你且详细说说。”     “皇上,现在弘光朝廷,大部精华之地已失,仅剩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这其中最为富裕条件最好的地方,为广东与福建两处,而这两省皆是那镇南侯郑芝龙的地盘,弘光朝廷名义其主,却根本没有染指这两省的权力呢。”     “你且说下去。”     “皇上,要知道,这据占两省的郑芝龙,虽然陆上力量不足,但其多年苦心经营,却有比李啸的唐军更为厉害的水师。所以,陆强海弱的李啸,与海强陆弱的郑芝龙,二者堪为互相匹敌的状态,都不敢在没有明显获胜把握的情况下,对方实施全力攻击。更何况,唐军自兴兵南下以来,郑芝龙部只求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