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是作诗?”顾秋白眉梢一挑。     当然,这次作诗又略有不同,第一次作诗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挑选的诗就太多了。     这一次,则是规定了范围,只能围绕山水来作诗,这就更考验才子的真才实学。     如果说第一次作诗是看才子的底蕴,那这一次便是考才子的临场应变能力!     相比于前者,很显然后者更能真实的体现出才子的水平。     当然,对于拥有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顾秋白而已,这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很快,顾秋白的心中便闪过一首诗,用在这里简直再恰当不过了!     顾秋白没急着作出来,而是露出一副思考的样子,他想先看看其他才子的水平。     很快,半柱香的时间过去,却是没有任何人出来吟诗,谁都不愿做这个出头鸟。     纪长歌环顾四周,视线在顾秋白身上停留了片刻,淡然开口道:“韦大人,我已想好一诗,还望指教一二。”     “哦?”     纪长歌身上的气质陡然一变,从冷冽变得豪迈,看向远处奔流而过的楚江。     声音宛若奔腾的河水从他口中发出:“楚江东去浪淘沙,月影横斜气自华。”     这两句诗一出,所有的才子都暗暗点头,这两句诗仿佛画卷一般徐徐展开,大气中又不乏柔情。     纪长歌目光悠然,看向远处的青山,声音也变得绵长,吟出下一句:“南山雨落满园秋……”     顿了顿,他的声音再次一变,透出一股沧桑与凄凉,最后一句缓缓而出:“一点桃花万古愁。”     “楚江东去浪淘沙,月影横斜气自华。”     “南山雨落满园秋,一点桃花万古愁。”     借景抒情,借物言志,这是诗中一种典型的表达形式,这一刻,被纪长歌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这首诗将楚江与南山完美的融合进去,即贴合主题,又不显得唐突。     尤其是最后一句,画面陡然一转,由写景变成抒情,犹如画龙点睛,直接将诗拔高了一个层次。     韦郡守听后,也不由暗暗点头,这首诗虽然还有些小瑕疵,用词方面还需斟酌,不过能短时间内做到如此地步,已经非常难得了!     一首诗吟完,纪长歌看向顾秋白,意思很简单,我作完了,该你了!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这次清风诗会的魁首,肯定在这两人中产生,其余人只能做个陪衬而已。     所以,大部分才子的目光,都开始集中在了顾秋白的身上。     这一次,顾秋白又能作出什么诗?     顾秋白微微一笑,看向远方的楚江,酝酿情绪,片刻后,悠扬的声音从他口中发出,一气呵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乃是华夏古代诗仙李白的名诗,诗中描绘的江河与青山,堪称一绝。     恰巧的是,诗中的天门、楚江都能和这里的地名对上,简直就是为这道题量身定造的。     纪长歌的诗虽然也不错,但和这首诗相比,很明显就落了下乘了!     “嘶——”     韦郡守细细品味这首诗,眼神越来越震惊,这真的是半柱香时间作出来的诗吗?!     他读过的诗何止成千上万,但论写景,没有一首诗能比的上眼前这一首!     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动词的运用,直接将山水景物写活了,     他甚至有一种重回楚江源头的感觉。     碧水青山,白帆红日,流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更是令人心生仰望之心。     尤其是其中还隐隐含着暗喻,楚江乃是楚国的母亲河,然而,这条母亲河再辽阔,也要在这里回旋,这是何等霸气?     最后两句,又从景物中透出一股自然的情感,与前两句诗交相辉映!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首千古好诗!     “好、好诗!”韦郡守毫不吝啬赞美。     纪长歌的拳头下意识的捏紧,他知道,在作诗方面的比拼,他已经败了!     他从小饱读诗歌,鉴诗方面眼光独到,这一首诗,已经达到了大儒水准,甚至还要超过许多。     “如此短时间内,他是如何作出此等诗的?”纪长歌眼神微微眯起。     “其中必有猫腻!”纪长歌眼神冷冽,不再言语。     很快,百位才子的诗都作好了,一小半人选择弃权,其余人作出的诗,自然也没有纪长歌和顾秋白的好。     不过第九飘灵的诗,也令其他人小小惊讶了一把,写出了几分空灵与婉转,足以媲美纪长歌的诗了。     这一次,虽然韦郡守只取前十,不分先后,不过明眼人都知晓,第一非顾秋白莫属。     顾秋白心中也有些激动,距离魁首又更近了一步!     他前三轮比试,都可以算是第一,只要最后一轮不出什么岔子,魁首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至于纪长歌,这一轮在作诗中输给自己,不出意外,很难再与自己争锋。     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可不是闹着玩的!     很快,  名单就出来了,被选上的才子神色也是激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